“一幅?”薛掌柜问道。
“四幅。”曹子建答道。
“公子莫不是在跟薛某说笑吧?”薛掌柜说话总是一副笑吟吟的样子:“您看看这四幅画的尺寸,还有这精美程度,肯定不止这么点。”
“这样吧,我看出公子诚心想要,那我就让个步,一口价,三百大洋。”
见薛掌柜全程没有提到该画作者是谁,曹子建就明白,对方对于蒲华并不了解。
这就摇了摇头,以退为进道。
“薛掌柜,我诚心要,可你不诚心卖呀。”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求了。”
听到曹子建说不要了,薛掌柜哪里肯。
原因无他。
这些书画作品,都是他前些天在低价收购过来的。
倒不是他对书画有多喜欢,而是有客人跟他提议,在雅间内挂上几幅画作,能够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可以吸引更多的文雅之士过来品茗。
于是乎,他就跑到城隍庙,花了二十五块大洋,收购了三十二幅画。
他也不认画作作者,只凭自己第一眼的感受。
只要自己看着顺眼,且价格不高,就选择购入。
当时,这四屏的收购价是六块大洋。
如今,一转手就能净赚四十四块,傻子才不卖呢?
不过为了能将利益最大化,薛掌柜争取道:“曹公子,五十大洋属实少了点,您再给添点。”
“最多给您添十块。”曹子建答道。
“成,六十块大洋,成交。”薛掌柜笑道。
“呃。。。。”曹子建故作难受道:“我好像添多了。”
“公子,我就是看您面善,所以才这个价格卖您的,要是换成其他人,我铁定不卖。”薛掌柜奉承道。
付完钱后,曹子建没有让薛掌柜离开,而是问道:“掌柜的,像这样的四屏画,你这还有嘛?我还想要。”
“有的,有的,还有二十八幅,我这就让伙计给你取来。”薛掌柜连道。
很快,楼上七个雅间的字画全部被取了下来,送到了曹子建的雅间。
曹子建快速查看了起来。
最后他发现,这二十八幅画里,仅有四幅他看上眼的,其他二十四幅,都很平庸。
而曹子建看中的正是蒲华的花鸟四屏。
相比起在山水画上的造诣,蒲华的花鸟画要更胜一筹。
笔法中有金石之气,即枯湿浓干白。
笔墨恣肆、奔放直率,山石、花鸟到苔点绝不粘滞于某一局部,撇捺直勾,点划分明,使墨色的深淡变化分外的酣畅淋漓。
虽然这花鸟四屏在尺幅上不及刚刚入手的山水四屏,但按照曹子建的估计,两者之间的价值应该大差不差。
为了不让薛掌柜起疑,曹子建索性将这二十八幅画以四百大洋的价格给全部包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