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意的身体稳定后,在边城又观察调理了约两周时间。确定其脉象平稳,阳气稳固,再无反复之忧后,刀老和囡囡一致认为,后续的康复可以回到帝都,以温养和定期复查为主。
于是,囡囡与苏晚意一家,乘坐同一架专机返回了帝都。
苏晚意康复返回帝都后,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囡囡也立刻回到了医科大学,投入到紧张的学业中。然而,这次成功的救治如同一次淬炼,让她在专业领域更加自信,思考问题的维度也超越了同龄人。
数日后,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
程家老宅迎来了一位分量极重的客人——苏家老爷子苏靖南。没有大队随从,只有一位生活秘书陪同,更像是一次老友间的私人走动。
程怀远亲自在书房门口迎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目光交汇,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怀远兄,叨扰了。”苏靖南语气诚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靖南兄,快请进,早就该请你过来坐坐了。”程怀远笑容温和,将苏靖南让进书房。
书房内,茶香袅袅。两位老人相对而坐,摒弃了所有随从。
“怀远兄,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苏靖南开门见山,神情郑重,“晚意这孩子,等于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是你们程家硬生生把她拉了回来。这份情,我苏靖南,我们苏家,记在心里。”
程怀远摆摆手,亲自为他斟茶:“老哥哥,言重了。能看到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囡囡那孩子也是尽了医者的本分,能帮上忙,是晚意那孩子的造化。”
苏靖南接过茶杯,却没有喝,继续道:“不只是救命之恩。这次事情,让我看到了很多。关翡那孩子在边城和特区经营得铁桶一般,行事有章法,重情义。囡囡年纪虽小,但医术、心性都是上上之选,未来不可限量。程家后继有人啊。”
程怀远微微一笑,没有谦逊,算是默认了这份赞誉,转而问道:“晚意丫头现在恢复得如何?”
“好,非常好!”提到孙女,苏靖南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像是换了个人,身体好了,心思也活泛了,还跟我说想跟着囡囡学点医理知识。这次磨难,对她未必是坏事。”
“那就好。”程怀远点头,“孩子们有自己的路,我们这些老家伙,在后面看着,必要时扶一把就好。”
话到此处,气氛更加融洽。苏靖南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深沉:“怀远兄,如今外面的形势,你是知道的,波谲云诡。有些领域,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有些阵地,我们不占,别人就会占。之前我们两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能看法不尽相同……”
程怀远抬手,温和地打断了他:“过去的事,不提了。都是为了公心,可以理解。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
“没错。”苏靖南身体微微前倾,“所以,我这次来,除了感谢,更是想表明我们苏家的态度。在关乎未来科技竞争、特别是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这些关键战略方向上,我们苏家,愿意和程家同进退。晚意的父亲已经和关翡谈妥了初步合作,这很好。我们掌握的一些科研资源和渠道,也可以向风驰和未来的研究中心适度开放。我相信,一加一,在这里会大于二。”
这才是这次会晤的核心。苏家不仅是在回报救命之恩,更是基于对程家新生代力量和其掌控资源的认可,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程怀远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与赞许:“靖南兄有此心意,那是再好不过。国家要强大,正需要我们这些人抛弃门户之见,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孩子们在前面闯,我们在后面,为他们撑起一片天,扫清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正该如此!”苏靖南重重放下茶杯,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为这次联盟一锤定音。
两位老人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看似平常的走动,其意义深远,为程、苏两家在未来紧密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影响将辐射至科技、产业乃至更高的层面。
帝都的春天,似乎也因为苏晚意的康复而显得格外明媚。回到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苏晚意没有像过去那样将自己禁锢在恒温的豪宅或病房里,而是开始主动拥抱这个世界。每日进行温和的锻炼,饮食也摒弃了过往精细却寡淡的病号餐,开始尝试更多元、更具生命力的食物。她的变化,苏家上下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最大的变化在于她的社交。她不再回避人群,反而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参加一些圈内年轻一辈的小型聚会。当周昊再次见到她时,几乎不敢相认。眼前这个气色红润、眼神灵动、甚至会主动与人交谈的苏晚意,与记忆中那个苍白冰冷、拒人千里的“冰山美人”判若两人。
“晚意……你、你真的好了?”周昊又是惊喜又是惭愧,想起自己过去的混账行为,脸上发烫。
苏晚意看着他,目光平静,带着一丝历经生死后的通透:“嗯,好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她语气平和,没有责怪,也没有刻意亲近,仿佛真的将那段不愉快的记忆随手拂去。这份豁达,反而让周昊更加无地自容,同时也对囡囡的医术和为人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然而然地,苏晚意融入了以囡囡为核心的那个小圈子。这个圈子很奇特,核心是医术超群的囡囡,外围则聚集了像周昊这样背景各异的年轻人。苏晚意的加入,为这个圈子带来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她虽然依旧话不多,但观察力敏锐,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加上她苏家嫡女的身份和涅盘重生的经历,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接纳。
囡囡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刀老传承,尝试开发一些具有安神、调理作用的香囊、药膳方子,苏晚意总是第一个试用者,并给出细致的反馈。她还凭借苏家的人脉,为囡囡引荐了几位在中医药研究和药物制剂领域的权威专家,大大拓展了囡囡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资源。
与此同时,苏家承诺的支持也开始迅速落地。
“刀氏傣医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收到了苏家基金会的第一笔五亿注资。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让研究中心得以迅速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规划中的现代化实验室、高标准药材库和专家公寓楼提上日程。更重要的是,苏家利用其在学术界的深厚影响力,帮助研究中心与国内多所顶尖中医药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了数位在相关领域颇有建树的客座研究员。研究中心不再仅仅是边城的一个项目,而是开始融入国家层面的中医药创新网络。
对风驰前沿的支持则更为直接和关键。苏家开放的那十七项核心专利,涉及一种用于极端环境下的轻质高强复合材料配方、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高精度气流传感器设计,以及一套优化复杂系统实时决策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算法。
李钧拿到这些专利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数据时,如获至宝。他立刻组织核心团队进行消化吸收。
“这种复合材料,如果能应用到‘雨燕’的旋翼和部分承重结构上,预计能减重8%,同时抗疲劳性能提升20%以上!”材料实验室的负责人兴奋地汇报。
“还有这个气流传感器,它对微气流的敏感度和响应速度,远超我们目前的供应商产品,如果能集成到我们的飞控系统里,对应对低空乱流、提升飞行稳定性有巨大帮助!”飞控团队的工程师也难掩激动。
而那套ai算法,经过风驰技术团队的适配和优化后,被应用于“雨燕”的自主航线规划和突发障碍物规避系统,使得飞行器的“智商”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这些技术注入,如同给高速发展的风驰又加装了几个强劲的助推器,不仅解决了几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更让下一代“雨燕”的性能蓝图变得更加清晰和诱人。关翡指示李钧,必须尽快将这些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苏家相关实验室的深度合作,争取在联合研发中诞生更多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