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情感记录 > 第869章 迟到的DNA(第2页)

第869章 迟到的DNA(第2页)

父亲瞪了母亲一眼:“别在闺女面前嚼舌根。”

我却突然想到了张裕。同样是养育了九年的孩子,突然发现没有血缘关系,这种打击有多大?

回到城里后,我偶尔从同事那里听说张裕的进展。他前妻试图争辩鉴定结果有误,但二次鉴定结果依旧。官司从抚养费纠纷变成了欺诈诉讼,张裕要求前妻返还已支付的所有费用,并赔偿精神损失。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照常回村看望父母。晚饭后,村里几个老人来我家串门,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到了张家的事上。

“要说这孩子不是亲生的,咱们村早年也有过一桩。”年近八十的李大爷抽着旱烟说。

“您说的是杨老四家的事?”母亲问。

李大爷点头:“是啊,杨老四媳妇过世得早,他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那孩子跟他长得一点也不像。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媳妇跟外面人生的。杨老四到死都不知道真相,对那孩子疼得跟什么似的。”

“那孩子后来不是挺有出息?在城里当了大老板,把杨老四接去享福了。”父亲接话。

“是啊,”李大爷吐出一口烟圈,“是不是亲生的有什么要紧?养育之恩大于天啊。”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养育之恩大于天,可现实中有多少人能看开血缘的重要性?

冬天来临时,张裕的官司有了结果。法院判决前妻返还大部分抚养费,并赔偿精神损失。但赢官司的张裕并没有显得开心,反而更加沉默。

有同事说他请假去了儿子学校,想见一面,但孩子被前妻带走了。九年的父子情,就这样被硬生生切断。

“他应该争取探视权。”午休时,一个同事说,“毕竟养了九年,有感情的。”

另一个同事反驳:“又不是亲生的,趁早断干净也好重新开始。”

我没有加入讨论。心里却想起溪水村的杨老四,如果他早知道儿子不是亲生的,还会那么疼爱他吗?知道了真相的爱,还能那么纯粹吗?

元旦前,公司组织年会。张裕也来了,坐在角落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我犹豫再三,还是走了过去。

“张总,少喝点,伤身。”

他抬头,眼中已有醉意:“是田颖啊。听说你经常回村照顾父母?孝顺是好事情。”

我在他旁边坐下:“父母年纪大了,能陪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他苦笑一下:“我儿子——不,那孩子,下学期要转学了,他妈妈再婚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默默给他倒了杯茶。

“九年,我看着他从小不点长到这么高。”张裕比划着,“他第一次叫爸爸,学走路,上台表演……全都是假的吗?”

他的声音哽咽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沉稳的张裕如此失态。

“感情不是假的。”我轻声说,“九年的父子情,不会因为一纸鉴定就消失的。”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什么,然后苦笑着摇头:“你们都觉得我绝情,说断就断,是不是?”

我连忙否认,但他继续道:“我不是因为不是亲生的就不要他。我是怕……怕每天面对一个提醒我有多失败的证据。”

那晚之后,张裕请了长假。有人说他出国散心了,也有人说他辞职了。公司里关于他的话题渐渐少了,人们总是善于遗忘别人的伤痛。

春天来时,父亲旧病复发,我再次带他到省院检查。在排队取药时,我意外遇见了李婶的儿子强子。他正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看样子是这里的病人。

“颖姐!”他先认出了我,“叔叔怎么了?”

“老毛病了。”我说,“你这是?”

“哦,这是我负责照看的病人,张老先生。”强子介绍道。

我向轮椅上的老人点头致意,老人微微颔首回应。就在那一瞬间,我愣住了——老人的眉眼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强子送老人回病房后,特地过来找我:“颖姐,需要帮忙尽管说,这里我熟。”

我表示感谢,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刚才那位张老先生,是什么病?”

“肾衰竭,每周要来做三次透析。”强子说,“可怜啊,儿子很少来看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