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关于你和刘老师的。。。”我含糊其辞。
张姐冷笑一声:“说我要用孩子拴住老刘?还是说我想儿子想疯了?”
我一时语塞。张姐起身走向厨房:“喝茶吗?”
就在她转身的瞬间,我瞥见她茶几下层压着一张三人的老照片——张姐、刘大志,还有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那绝不是刘芸,刘芸是瓜子脸,这女孩却是圆脸,眉眼间有刘大志的影子。
“这是谁啊?亲戚家的孩子?”张姐端茶回来时,我指着照片问。
张姐的手微微一颤,茶水洒出几滴。她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老刘前妻的女儿。”
我愣住了。张姐和刘大志是原配夫妻,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
“你们。。。不是头婚?”
张姐摇摇头,眼神飘向窗外:“三十二年前,老刘在乡下有个妻子,还有个七岁的女儿。后来他考上大学,进了城,遇上了我。”
一段陈年往事缓缓展开。年轻的刘大志从农村考入省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与城市姑娘张爱梅相恋。为了张爱梅,他向原配提出离婚,原配同意了,只要求留下女儿。
“那孩子后来呢?”我问。
“不知道。”张姐语气生硬,“老刘每月寄钱回去,直到孩子十八岁。后来听说她嫁人了,就再没联系。”
我心里一动:“那孩子叫什么?”
“刘招娣。”张姐皱眉,“你问这个干嘛?”
我没回答,脑子里闪过刘芸在医院里的怪异表情,和那天在小区门口与她见面的神秘男人。
回家后,我辗转难眠。半夜爬起来,打开电脑搜索“寻人
刘招娣”。当然一无所获。我又尝试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这个名字,结果出现几十个同名账号,没有一个有参考价值。
周一一早,我直接去了人事部,借口报销需要,查到了张姐的紧急联系人信息——刘大志的老家地址:清水县大河乡刘家坨村。
“你要去那儿?”人事部的小杨惊讶地问,“那边正在拆迁呢,听说全村都快搬空了。”
一个念头在我心中形成。我请了三天年假,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前往二百公里外的刘家坨。
路比想象中难走。到达刘家坨时已是下午,村子半毁,推土机在废墟间轰鸣。我向路边歇息的老人打听刘大志的家。
“老刘家啊?”老人指着村东头,“就那儿,还没拆呢。不过他家人早搬走了,就剩个闺女偶尔回来。”
“刘招娣?”我试探着问。
老人摇头:“不是招娣,是招娣的女儿,叫小慧。那孩子命苦,妈死得早,一个人在外打工,最近才回来收拾东西。”
按照指引,我找到那座即将被推倒的老屋。院门虚掩,我轻轻敲了敲,没有回应。正要离开,门却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站在门内,眉眼间竟有几分张姐的影子。我愣住了。
“你找谁?”女孩问。
“请问。。。这是刘招娣的家吗?”
女孩眼神一黯:“我妈去世十年了。你是?”
我慌忙编造身份,说是招娣的老朋友,多年不见来看看。女孩让我进屋,院子里堆着几个打包好的纸箱。
“我是田阿姨,你妈妈还好吗?”我继续试探。
“我说了,她去世十年了。”女孩疑惑地看着我,“你不是她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