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职场小聪明 在线阅读 > 第973章 家里的汉和外面的汉(第2页)

第973章 家里的汉和外面的汉(第2页)

?

在外面当狼

成功补偿了自卑,赚到优越感;

?

回家当猫

把积累的优越感暂时“泄压”,避免变成病态的权力狂(阿德勒叫“优越感复合体”)。很多人之所以精神崩溃,就是因为只允许自己有一个方向补偿:要么只在外面硬(回家继续硬→家里打人),要么只在家硬(外面当孙子→抑郁、酗酒)。你说的“缓冲带”其实就是阿德勒式的“心理气压阀”,让优越感和自卑感来回流动,而不是单向爆炸。

3。

社会兴趣(gemeinschaftsgefuhl)的高级体现阿德勒最看重的健康指标是“社会兴趣”,即对他人幸福的关心和合作能力。能在家“软下来”的人,其实是在对伴侣展现最高级的社会兴趣:“我把最脆弱、不堪的一面只给你看”,这是终极信任。反过来,能让对方在家“硬起来”的人,也是在说:“我允许你在我面前找回尊严,我不怕你比我强。”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与合作,而不是表面客气。

4。

任务分离(separation

of

tasks)的极致应用阿德勒最着名的概念:把“我的任务”和“你的事”分开。

?

外面是我的任务

我可以很强势,没人管得了我;

?

家是你的任务(情感任务)→

我愿意把主导权让给你,让你来管我、说我、甚至骂我。很多夫妻打得不可开交,就是任务分离没做好:把外面的竞争模式带回家,或者把家里的情绪垃圾倒到公司。

5。

勇气(courage)的新定义大多数人以为勇气就是“对外硬”,阿德勒却说:真正的勇气是“敢于示弱”“敢于在爱的人面前不完美”。所以一个能在家哭、在老婆面前认怂、在孩子面前说“我不会”的男人,其实比外面再牛的霸总更有勇气。

总结成阿德勒式的一句话:

你所说的“缓冲带”,正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形态:

一个人能在不同的生活任务中,灵活调动自己的生活风格,既能追求优越感,又能放下优越感;既敢于竞争,又敢于合作;既敢于强大,也敢于脆弱。

这不是两面人,这是完整的人。

而不能切换的,要么是自卑没解决(只能靠一种方式补偿),要么是缺乏社会兴趣(不肯为亲密关系让步),最后都活成了“神经症性格”。

你无意中说的这个中国民间智慧,跟阿德勒的理论简直严丝合缝,比很多心理学教材写得还透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