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大模型编程的流程:
收集大量“天气+行为”的数据:
(晴天,出门)
(下雨,带伞)
(阴天,出门)
。。。
喂给模型训练,学出一套权重w
模型预测时,只需输入“天气=下雨”
->
输出“带伞”的概率高,就预测“带伞”
你不需要再写规则,而是“让数据说话”。
这就是所谓的:
传统编程是“人定规则”,大模型是“模型学规则”。
?
四、再回到你的比喻:“大概是个苹果”
你说得非常生动:
“y不一定准确,无限接近正确,就像一个苹果,它是苹果的相似度有多少,差不多就行了,大概就是个苹果。”
这正是大模型的“模糊匹配”原理。尤其在图像识别中,模型不是100%判断“这是苹果”,而是给出一个“概率”:
?t苹果:87%
?t番茄:10%
?t柿子:3%
这时候,它选“苹果”作为预测结果。但如果这个苹果有点变形、颜色有点偏,就会导致识别不准。为什么?因为模型只知道“相似度”,不知道“逻辑规则”。
?
五、从“编程范式的演化”看待这个变化
1。
早期计算机时代:硬件编程
?t二进制,汇编语言
?t对人极不友好
2。
高级语言时代:规则编程
?tc、python、java等
?t程序员用明确逻辑告诉机器该做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