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电力、水务等关乎民生基础、利润丰厚且现金流极其稳定的公用事业领域,娄氏集团旗下的中华煤气、港灯集团等早已占据主导地位;零售领域,从遍布街头巷尾的“7-Eleven”、“OK便利店”,到大型连锁超市“惠康”、“百佳”,娄氏的影子无处不在;
饮料食品业,“维他奶”、“屈臣氏蒸馏水”等品牌深入人心;
电讯领域,娄氏的电讯盈科(PCCW前身)是固网和移动通信的重要玩家;
港口航运,葵涌货柜码头有娄氏的重要份额;石油能源,娄氏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巨头的合资公司实力雄厚;甚至金融领域,娄氏控股的东亚银行、自身的娄氏财务公司等,也在不断蚕食传统英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试想,当港城各行各业的核心公司,其命脉都被娄氏集团所掌控或深度影响时,这些公司还会像过去那样,唯汇丰马首是瞻吗?
它们的巨额存款、庞大的贷款需求、复杂的并购融资、海量的国际结算业务,其首选合作对象还会是汇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汇丰惊恐地发现,未来的港城商界,看的可能不再是汇丰的脸色,而是娄氏集团的脸色!这才是对汇丰百年基业最根本的威胁。
更让汇丰如鲠在喉的是,近年来,娄氏集团与汇丰的合作肉眼可见地减少,关系日渐疏离。
相反,娄氏集团与汇丰的主要竞争对手——渣打银行、美国的大通曼哈顿银行、英国的皇家苏格兰银行等——的合作却在不断深化,业务往来日益频繁。
这种“亲疏有别”的姿态,无疑是对汇丰的一种无声的疏远和挑战。
最令汇丰高层震怒的一根导火索是:娄氏集团旗下部分子公司,竟然开始尝试性地将部分员工的工资发放账户,指定为渣打银行!
这在汇丰看来,不仅是商业上的“背叛”,更是对其金融霸主地位赤裸裸的羞辱和挑衅!储户的存款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何晓此举,无异于在汇丰的金融版图上公然“挖墙脚”,而且是在最基础的、最广泛的零售业务层面!
“既然何晓先翻脸,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汇丰董事局内,这样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旧怨新仇交织,现实威胁迫在眉睫,汇丰终于撕下了最后一丝矜持,决心联合其他英资,利用李超人这把“刀”,彻底遏制甚至击垮何晓和娄氏集团!
面对英资财团的公然宣战,何晓的回应同样强硬而直接。
他不再有任何顾忌,在股市正面战场与李超人联军鏖战的同时,暗中祭出了一招狠辣的“釜底抽薪”之计——他利用自身在金融市场的庞大影响力以及与友好银行的紧密关系,开始大规模、高效率地从汇丰银行体系内抽离存款!
同时,指挥旗下关联企业,将存在汇丰的巨额结算资金、备用金等,通过各种合规渠道,加速转移至渣打、东亚、中银等银行。
这一招,直接打击汇丰的流动性核心,削弱其持续输血给李超人的能力!
港股战场,战况空前惨烈。
恒指在巨量资金的推动下剧烈震荡,个股更是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多空拉锯战。
李超人联军凭借汇丰提供的近乎无限量的弹药,初期确实气势如虹,一度将何晓旗下的部分重仓股股价打压至危险区域。
然而,何晓的韧性远超他们的想象。
娄氏集团本身资金实力就深不可测,加上何晓通过全球布局调集的资金、以及友好银行的鼎力支持,其资金池仿佛深不见底。
无论李超人联军砸下多少卖盘,何晓总能组织起强有力的买盘承接,甚至能瞅准时机发动凌厉反击,将股价重新拉回。
半个月!这场高强度的金融绞杀战仅仅持续了半个月,李超人和汇丰方面就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汇丰虽然财大气粗,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眼看着投入股市的资金如同泥牛入海,不仅未能击溃对手,反而被对方不断消耗,形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这种看不到尽头的消耗,让汇丰董事局内部开始出现分歧和动摇。
持续输血,何时是个头?最终胜算几何?
李超人的处境则更为艰难。
汇丰提供的贷款利息固然很低,但架不住借款的基数实在太大!上千亿港元的贷款,即使年化利率只有几个点,半个月产生的利息也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更要命的是,这半个月的鏖战下来,他投入战场的资金,在股价的剧烈波动、交易费用以及被对手精准狙击的多重损耗下,其账面浮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他旗下长江实业集团两年的净利润总和!这不仅仅是“亏钱”那么简单,更是对其商业帝国根基的严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