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 第854章 最肮脏的人性(第1页)

第854章 最肮脏的人性(第1页)

五月末的蜀中,天幕似乎比往年沉得更低,云层厚重而滞涩,饱含着一触即发的湿气。

本应是万物葱茏、生机勃发的时节,成都这座被伪朝选为“行在”的千年锦官城,却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里。

城南门,高大的城门洞上方,石刻匾额上“承恩门”三个鎏金大字,此刻在暗淡的天光下,不仅毫无“承恩”的华彩,反而透着一股冰冷的讽刺。

城楼上下,一场倾尽伪廷气力装点的“盛典”,正竭尽全力地制造着虚假的喧嚣。

巨大的城楼垛口几乎被密集的五彩幡旗所淹没。

绫罗绸缎缝制的彩幡,在闷热的、带着河流潮湿气的微风中猎猎抖动,发出类似裂帛的细碎声响,徒劳地想要盖过空气中弥漫的凝重。

数十面需要两人合抱的磨盘铜锣,架在特制的木架上,鼓面紧绷,映着苍白的天光;旁边是蒙着整张厚厚水牛皮的巨鼓,鼓身刷着新漆,散发出刺鼻的味道。

数十名精赤上身、肌肉虬结的鼓手锣手,额头颈项青筋暴起,腮帮因咬牙而高高鼓起,奋力挥舞着裹了红绸的沉重鼓槌和裹着黄绸的锣锤。

“咚咚咚——哐!”

“咚咚咚——哐!”

鼓点密集得如同盛夏突兀降临的暴雨,疯狂地敲打着人们的耳膜;锣声震耳欲聋,尖锐得仿佛要刺穿苍穹。

两种声音扭曲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狂暴无匹的音浪洪流,裹挟着伪廷最后一丝粉饰太平的决心,决绝地冲上云层厚积的天空,然而并未刺破那层阴郁,反而被沉闷地反弹回来,沉沉地砸落下来,压在承恩门下每一个参与这场“盛典”的伪朝官员、将佐、士卒的心口之上。

没有激昂,没有振奋,只有一种近乎窒息的心慌意乱。

每一次沉重的鼓点落下,仿佛都敲在伪帝李玢那脆弱的心脏上;

每一次刺耳的锣声响起,都像一根尖锐的针,扎得伪相杨国忠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空气是粘稠的。

新刷城墙的桐油味、生漆味霸道地弥漫着。

这味道混合着从城门下临时搭设的香炉中焚烧的、上品苏合香与龙涎香腻腻的香气,再被初夏蜀地特有的闷热湿气一蒸,变成了一股令人胸腹烦恶、几欲呕吐的复杂气息。

值守的禁军士卒,穿着略显不合身、浆洗得发硬的甲胄,紧握着手中的长戟,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汗水沿着他们年轻却写满焦虑的脸颊不断滚落,滑进衣领,留下一道道湿痕。

一种无声的绝望,如同地底幽暗的藤蔓,在五彩幡旗的华丽伪装下,在震天喧嚣的音浪罅隙中,悄然滋长蔓延。

城门正下方,约三里开外,一座临时搭建的巨大明黄色芦棚突兀地矗立在官道中央。

明黄!这曾是天家专属、尊贵无匹的颜色,此刻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却如同褪色的锦缎,透着外强中干的虚浮。

芦棚之下,伪帝李玢正被这令人作呕的空气压得喘不过气。

他身上那件簇新的明黄龙袍上,九条五爪金龙熠熠生辉,象征着无上的权力。

然而这沉重的袍服套在他那单薄得如同春日柳枝的身体上,却显得无比空旷,仿佛不是荣耀的华衮,而是一副束缚住雏鸟的华丽枷锁。

沉重的十二旒冕冠压在他纤细的颈项上,前后垂挂的玉珠串随着他身体的微颤轻轻碰撞,发出细碎而慌乱的脆响。

旒珠之后,他那张遗传自李唐皇室的、本该清秀温润的青年脸庞,此刻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比他那龙袍里雪白柔软的素纱中单更显病态。

细密的冷汗源源不断地从他光洁的额头渗出,汇聚到鬓角,再沿着他微微凹陷下去的脸颊滑落。

他那双黑白分明的清澈眼瞳,遗传自父亲李隆基,也曾好奇地注视过长安大明宫的飞檐斗拱、太液池的粼粼波光,此刻却盛满了惊惶和无措,慌乱地在仪仗队、在官员群、在远处巍峨的城墙上扫视,最后死死地避开地平线上那片缓慢蠕动、却带着吞噬一切气势的巨大阴影。

每一次远处传来的模糊鼓噪,都让这具身躯难以自抑地一抖。

他的身体僵硬地挺着,努力维持一个皇帝的仪态,但双腿却像踩在云团里,虚软得厉害。

若非身旁两个穿着紫衣、眼神浑浊如枯井的老太监用尽全力死死架住他细细的臂膀,这伪唐的天子恐怕早已瘫倒在这冰冷的泥泞之中。

他嘴唇嗫嚅着,似乎在无声地重复着杨国忠今晨强塞给他的几句“圣训”,但舌尖僵硬,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巨大的恐惧扼住了他的喉咙,只剩下牙齿在微微打颤的“格格”声,微弱得几乎被那嘈杂的鼓乐淹没。

脑中闪过昨夜宫侍偷偷议论南诏象兵如何生啖人心的低语,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就在李玢几乎要被恐惧吞噬时,一个深紫色的身影如同一道稳固的堤坝,牢牢地立在李玢侧前方半步之处,挡住了那道伪帝身影大部分的惊惶。

伪朝权相杨国忠。

他那一品紫绣蟒袍裁剪得极为合身,玉带束腰,将他保养得还算丰腴的身材绷得笔挺,似乎象征着伪朝中枢最后的强韧。

脸上堆积的笑容,是经过无数镜前演练打磨出来的成果,标准的、露齿八分的“宰相和煦之笑”,原本应当充满亲和与威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