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富贵,你瞧见没有,咱们抛出这个方案,杨一清的脸都变色了!”朱厚熜不无得意,能让老狐狸一脸懵,这个成就太值得自豪了。
敢对武定侯府下手,这叫魄力,能处理好郭家的产业,则是智慧的体现,这俩样合在一起,就叫做成功!
而且这也是王岳和朱厚熜酝酿很久的事情,大约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商讨。身为天子,必须要领先常人,早在杨廷和倒台之前,他们已经酝酿好了下一步的行动,只等时机合适,就立刻推行。
可以说武定侯郭勋只是撞到了枪口上,活该他倒霉。
拿下了郭家的田产,直接分给流民,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土地可不是荒地放在那里,而是有人在耕种。
他们或是郭家的奴仆,或是佃农,或是单纯投献郭家……如果单纯交给流民,可能解决五万流民的生计,但同时又制造了五万流民,岂不是成了背着抱着一样沉了。
如果这么改革下去,估计出不来顺天府,朱厚熜和王岳就会垮台。搞不好还会有邮递员领着人,杀进皇宫大内,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所以处理这些田产,必须足够智慧。
王岳和朱厚熜,仔细分析过,老百姓为什么要向大户投献土地呢?很简答,就是苛捐杂税沉重,不得不避税。
那有人要问了,明代田赋很高吗?如果查阅史料,你就会发现,真的不算高。
朱元璋在国初规定,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以明代的土地产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数字,一亩地产粮一石,计算下来,大明的田赋税率也不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当然了,在田赋之外,还有丁税,还有徭役……不过再怎么计算,国初大明百姓的负担也不是很重,甚至可以说是轻徭薄赋,十分轻松了。
既然这样,怎么还有税赋沉重的问题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征税!
某历史写手就说过,如果不考虑落实问题,任何法律都是完美无缺的。
那考虑落实,又是什么一番光景呢?
当年朱元璋为了征税,曾经花费大力气,清查人丁田亩,得到了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征收丁税的标准,鱼鳞册是征收田赋的标准。
而且有据此给各个布政使,府、州、县制定了收税标准。
其中以县为例,三万石以下,是下等县,三万石到六万石,是中等县,六万石到十万石,则是上等县。
每个县都有固定的征税额度。
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明白了,假如黄册和鱼鳞册不变,征税额度不变,二者完美配合,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可是偏偏有一群士绅集团,他们可以减免赋税徭役,这帮人利用手中特权,大肆吞并田亩……结果就是应该缴纳田赋的土地少了,而且还是大大减少。
但是朝廷又无力重新清点人口,编写新的黄册和鱼鳞册,那么税额就不会变。
税额总数不变,纳税的田亩减少,结果就是每一亩田的田赋暴增!
而且是翻倍增加!
就拿河南布政使司来说,国初140万顷耕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万顷,税额不变,老百姓头上的田赋就增加了三四倍,还不要计算同等增加的徭役。
原来殷实的人家,就要饿肚子,原本饿肚子的,直接就成了流民。
传闻傅氏掌权人冷静自持,斯文禁欲,宛若佛子,想要嫁给他的数不胜数。他身边有个小姑娘,温婉大方,浓情氤氲。按照辈分,她要叫声小叔(无血缘非养成)自初见起,她便对他上了心,感激他的温柔体贴与出手相助。他们身份相差悬殊,姜愿为了跟上他的步伐,努力做到卓越。本以为暗恋永无天日,随着交集越来越多,她主动出击,不动声色。...
裙子720795516新书楚河记事求收藏。本文简介三十二岁喜提弟弟的大龄女青年丁薇一朝重生,发现居然回到了2005年的大学军训。她摸了摸兜里的六块五毛钱,很快决定摆脱贫穷的生活,利用超前眼光,写作出版,一书封神!那么问题来了,在挣钱买到电脑和手机之前,她的六块五毛钱,够去几次网吧?...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
我是一个灾星,刚出生就克死了奶奶,爷爷以前是个道士,为我逆天改命,却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离奇死亡。临死前,他将一本名为登真隐诀的小黄书交给了我,却让我四年后才能打开...
我是鬼节那天出生,从小体弱多病。小学时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此,我跟着师父云游四海,行走于阴阳之间...
汉灵帝西园租官,要不要租?租!当然租!因为只要恰好租到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个任期,就等于直接租房租成了房东!租官租成了诸侯!所以,匡扶汉室怎么能只靠埋头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