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臧霸、张辽、张绣他们在河北之地为屏障,即可确保兖青两州大局安稳。”
贾诩双眼微眯,讲出心中所想。
“而以王修、管统为首的归顺文武,被夏侯使君征辟留用,只要该迁的青州诸族,能够顺利迁移出青州,那接下来的青州时局,必将在夏侯使君的坐镇下安稳下来。”
“不过诩有一点担心,与青州毗邻的徐州,只怕留守的那批文武,会有一批被调离出徐州,这点公子还是要提前考虑好的。”
“此事昂想过了。”
曹昂听后,眉头微蹙道:“青州想要兴屯,单靠叔父一人是不够的,所以韩浩、路粹他们多半要调去青州任职了。”
“只有这样,青州这一大摊子事,叔父他才能确保好安稳。”
“至于谢奂、徐奕、万潜他们,多半在徐州也待不长了,毕竟跟袁绍一战,我军取得了终胜,接下来我父要直面的就更多了。”
贾诩点点头。
现在摆在曹操面前的,是此前从没有过的一种境遇,袁绍的兵败,对天下人的冲击是很大的。
如此曹操就要以更强势的态度,来确保好治下的绝对安稳才行,而在此之前呢,荆豫徐扬四州军政,被曹操划给了曹昂节制,现在夏侯惇离开徐州,前去青州坐镇,这就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
四州军政,将彻底归曹昂管辖。
但与之相对的,经过此前徐州之战,曹操没有杀陈宫,而在今下,又在官渡一带重创打败了袁绍,这代表与曹操离心离德的兖州诸族,自此就将被曹操彻底掌控起来。
可想做好这些,就需要不少人才来坐镇才行。
现在的情况,曹昂所辖的新兴一派,来自各地的都有,他们凝聚在了曹昂的麾下,是效命于曹氏的,但直属曹操的人才却少了,所以不可避免的一点,等到曹昂前去许都之时,只怕会有大的调整在等着曹昂呢。
“那公子打算何时离开平原?”
想到这里的贾诩,沉吟了刹那,看向曹昂询问道。
“越快越好。”
曹昂不假思索道:“河北之地,有臧霸他们在,无需昂再操心什么了,按着昂所想,明日便启程南下。”
如今在曹昂麾下的,除了天策卫以外,就是那帮子弟了,其他兵马,该拆分的拆分了,该做事的做事了。
这也是曹昂想要促成的。
毕竟他回许都,是向曹操交付的,而非是耀武扬威的,处在曹昂今下的位置,他必须要在一些方面做到极致才行。
如今当家做主的是曹操,而非是他曹昂曹子修。
“如此,公子不如先赶去鸿沟。”
在此等态势下,贾诩开口道。
“嗯?”
曹昂听到此言,露出疑惑的表情,“老师这是何意?”
“依着诩之见。”
贾诩悠悠开口道:“司空现在尚未领军归许,而是在等着公子呢。”
“不应该吧。”
曹昂有些心惊道:“官渡一带的战后处置,不是都已妥善解决了吗?对于我父而言,率部凯旋归许,这才是最有利的啊。”
“毕竟据学生所知,在此前与袁绍交战时,许都一带可是出了不少事,如果不是有荀令君坐镇的话,恐……”
讲到这里时,曹昂却停了下来。
有些事在他的影响下,是出现了不小的偏转。
但有些事却是没有改变。
原因很简单,就跟今下袁绍所辖诸地,出现一批反对他的士族豪强
,在曹操的治下,存有这样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
无他,一切都是利益驱使罢了。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在于东汉特有的风气与格局,一批批处在不同位置下的士族阀阅,豪强郡强等,凭借着先前的积累与发展,掌握着不少的土地与人口,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是不愿轻易舍弃自身核心利益的,毕竟这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