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摇曳,映照着一对璧人相依的身影,帐内的温馨,与帐外的风雨飘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孟珙却是不知道,这道防线本就是他将来会建立的。
只是杨过先知先觉,让他将未来之事提前进行。
……
蒙古使团行辕,忽必烈的大帐内。
烛火跳跃,将忽必烈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端坐案前,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姆拉克带着公孙止离去后,他心中便莫名地升起一阵心悸,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王爷,夜深了,您还未安歇?”
金轮法王悄然走进帐内,见忽必烈神色凝重,不由问道。
忽必烈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国师,本王总觉得心神不宁。”
金轮法王眉头微皱:“王爷是担心公孙止之事?”
“不仅仅是他啊!”
忽必烈轻叹。
“杨过此人,心机深沉,手段狠辣,昨日能借吴潜之死栽赃公孙止,难保不会再想出其他计策。
“本王总觉得英雄大会怕是会超出本王的掌控啊!”
金轮法王沉声道:“王爷多虑了。论武功,姆拉克国师不输于他;论智谋,王爷运筹帷幄,远超于他。”
“只要咱们按计划行事,杨过纵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天。”
只是他心中却在想着,老衲在姆拉克国师的帮助下已经突破第十层。
只需再闭关月余,便有把握突破第十一层。
到了那时,小小杨过,又怎会是老衲的敌手?!
忽必烈摇头:“国师有所不知,本王担忧的并非杨过一人,而是他背后的那些武林人士。”
“郭靖、黄蓉、黄药师……
这些人皆是当世高手,若真被杨过凝聚起来,对我大蒙古国而言,绝非好事。”
金轮法王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只需在英雄大会上击败他们,让他们见识到大蒙古国的厉害,自然会不战而屈。”
忽必烈看着他,缓缓道:“国师有此信心,本王甚是欣慰。”
“只是,杨过此人,不可小觑。”
“他能在短短时间内整合明教,成为我蒙古国的心腹之疾。”
“同时又能让郭靖夫妇等人对他信服,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凌厉:“明日起,加强使团的戒备,密切关注襄阳城内的动向。”
“老衲明白。”
金轮法王躬身领命,“王爷放心,老衲会安排妥当。”
忽必烈挥了挥手,示意金轮法王退下。
帐内重归寂静,只剩下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
他走到帐外,望着襄阳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杨过,你倒是让本王感受到了惊喜啊!”
忽必烈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又带着几分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