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我明白。”
杨过转头看向周伯通,“老顽童,你不是要指点赵逸尘吗?”
“哎呀,杨过,他又不是我徒弟,那需要天天指点?”
“正好,你陪我去一趟全真教吧!”
“那些臭道士有什么好玩的!”
“我去借些道家典籍。。。。。。”
“不是吧!”周伯通摇晃着脑袋,“杨过,你这大半夜的去借什么书?!”
“咱们直接去‘拿’就是!”
“是借!”
“好,你说借就借嘛!”
全真教驻地。
李志常听闻杨过到访,一面让人通知掌教与丘处机等几位师叔,自己则迎出山门。
神色间既有敬畏,又有几分局促:“杨教主大驾光临,贫道有失远迎。”
杨过笑道:“李道士不必多礼,我只是借些东西。”
步入内殿,李志常让人奉上清茶,“杨教主深夜前来弊教,不知欲借何物?”
杨过摆手,“杨某今日前来,是想借阅一些道家典籍,尤其是关于‘天人感应’与‘飞升’的记载。”
李志常一愣,随即点头:“杨教主稍候,贫道道这就去取。”
周伯通笑道,“小徒孙,我与你同去!”
片刻后,李志常抱来一叠泛黄的书卷,其中既有《道德经》《庄子》等经典,也有《抱朴子》《黄庭经》之类的丹道着作。
“这些都是本教祖师珍藏的抄本,或许有杨教主想找的内容。”
杨过接过书卷,翻到《庄子?大宗师》一篇,其中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一句被人用朱笔圈出,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批注:“气脉通于天地,方知我即宇宙,宇宙即我。”
“这批注是谁所写?”
杨过问道。
李志常凑近一看,道:“像是重阳祖师的笔迹。”
杨过心中一动,继续翻阅,发现《抱朴子》中记载着一种
“吐纳引气法”,与山中老人的
“天地感应术”
竟有几分相似,只是前者更重
“柔和”,后者偏向
“掠夺”。
“原来无论是道家,还是武功秘法,到了极致都会触及‘天地之力’。”
杨过合上书卷,“只是法门不同,境界却殊途同归。”
杨过拿起一本《黄庭经》,指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