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社区服务不是指狭隘的社区,有学校与家庭所在的社区,有公众图书馆,医院,养老院,有去第三世界国家做援助,志愿者。
这都是社区服务,全世界都是美国孩子的社区。
这些高中生申请名校,医学院的资料上,就有在医院做义工累积数千小时的履历。
有的高中生社区服务是卫生,募捐,助教,左一榔头右一榔头,为了凑够几十小时的学分。
履历就说明了一切,素质教育不看素质,看的就是履历!
前者会被名校录取,即便前者分更低。因为前者的父母在有意识的为孩子铺路,这一定是出自家境优渥,父母教育水平不俗的家庭。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素质教育是考孩子,其实考的是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与家庭环境,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琴棋书画的素质,得先有笔墨纸砚啊。想时间多用来琴棋书画,得有书童把杂事做了呀。
买不起钢琴,上不起钢琴课,履历上那一笔钢琴十级怎么来?精通各国外语,你村里以外的人都没见过,跟鬼练外语去?对广大第三世界人民富有高度同情心,你机票都买不起,游泳去第三世界?
几千小时的医院义工,当然是表明了无可比拟的恒心。但这也是人脉与钱啊,医院是什么人都随便待的?几千小时送报纸,卖糖水,玩游戏干什么不行?
富人孩子就是在用这种碎片时间来刷履历。
孩子懂个屁,这叫职业规划与指导,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指导不了!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有个显著特点,就是规划。
每天每周每月做什么,今年做什么,明后年做什么。预算怎么来,怎么用,度假的预算什么时候到位,何时去何地,早就规划好了。
一张入学申请表,看清你家族三代人!
素质教育考的就是家长与家庭的水平,占据录取加权数的一半以上。
常青藤盟校的录取标准架构非常明晰,是开卷考试。开卷都考不好,进不来就对了。
哈佛录取学生的两成出自校友家庭,美国医生同样很多出自医生家庭。
看不懂录取规则,名校不会解释,省的被人告歧视。
美国的三大重权是生命权,人身权,人格权。侵犯人格可判终身监禁,不亚于谋杀,这是联邦重罪。
所以,老美对歧视特别敏感,不单种族歧视,涉及人格都敏感。
干丽娘,法克鱿没事。但骂人白痴,可能会被诉歧视弱智,联邦重罪!
法律就是这样,别人动你一小指头,你倒地装晕,这就是昏迷史啊。涉及神经系统不用验伤,我说有就有,就能把人坑进监狱。
一个中性词Rich。Man有钱人,可以是玩笑,称赞。换个语境就是歧视啊,就能让人身败名裂。
热情的邀你来做客,一进门就鸣枪,第二枪就崩了你,城堡法,无罪,程序正义!
一个拥抱可以是热情,也可以用骚扰的理由,把你送进监狱,笑眯眯的坑死你。
想要哪个政客下来,派个女公关的事,冤不冤让雪亮的眼睛分辨去,我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