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摆摆手:“别急,北征的事,下次再说。
琉球?等宝船造好了再说。”
徐达懵了:“不打?那您问这干嘛?”
李善长眼珠一转,小心翼翼开口:“上位,要不……先收点‘过路费’?”
这话一出,几个人眼睛瞬间亮了。
“对啊!”
“这群畜生,横着走这么久,不挨顿揍,心里不服!”
大伙儿摩拳擦掌,就差掀桌子干了。
“胡闹!”朱元璋猛地一拍案几,怒吼出声。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人家远道而来,咱不热情招待也就算了,还能动手?!”
“后天朝贡典礼就要开,你这一动手,别的藩国怎么看咱?留在咱们这儿念书的学生怎么看?!”
“记住——谁都不许乱来!”
说完,摔门就走。
“哎?这就走了?”徐达挠头,“啥意思啊这是?”
李善长捋了捋胡子,慢悠悠一笑:“徐国公,您耳朵里进风啦?皇上说啥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那——没说不打啊!”
“哎哟!”徐达和李文忠一拍大腿,“妙啊!留他一条命,揍他半条命!”
两人转身就要出门招呼人手。
“等等。”
朱标开口拦住了。
俩人一愣——对,太子在这儿呢。
这么明晃晃商量揍使臣,是有点……不像话。
可朱标一脸正色,认真分析:“父皇不是说了嘛,自唐朝起,中原就是天朝上国,四方学子慕名而来。”
“现在咱京城,少说有三五百番邦学子,天天吃咱们的饭,学咱们的字,背咱们的诗。”
“这些人……”他顿了顿,“可以打。”
“太子仁德!”
徐达激动得脸都红了,一挥手,带着人冲出宫门,风一样不见了。
洪武十四年的应天府,还没宵禁。
天一黑,街口铁门一锁,人只能在自己那条街上晃悠。
谈不上宋朝那种灯笼十里,却也有烟火气十足的自在劲儿。
可今儿夜里,铁门悄无声息,一扇扇都开了。
皇亲国戚们,带着自家私兵,像老鼠一样钻进了黑巷子。
街角,几个满脸胡茬、披着羊皮袄的北元大汉,正叉着腿喝酒。
一见漂亮姑娘路过,就指着叫嚷,叽里呱啦的蒙语,听着就不是啥好话。
摊主们敢怒不敢言——朝廷有令,使臣不可轻慢。
正这时,徐达领着一帮人,大摇大摆地站到了他们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