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宝玉却注意到,她说话时下意识地用手按着肋部,显然疼痛未消。
“明日我再请王太医来瞧瞧,他医术高明,定能治好你。”
袭人忙道:“不必麻烦了,已经好多了。”
宝玉却坚持:“一定要的。你若因这一脚落下病根,我这一生都不会安心。”
袭人看着他认真的神情,心中五味杂陈。她知宝玉本性善良,那日实属意外;但身体的疼痛和那口咳出的血,却像阴影般笼罩着她。
次日,宝玉果然请来了王太医。诊脉后,王太医面色凝重,开了几帖药,嘱咐袭人务必静养。
送走太医,宝玉关切地问:“太医怎么说?”
袭人强笑道:“没什么大碍,吃几帖药就好了。”
但宝玉却从太医的神情中看出了端倪,他私下追问,王太医才道:“袭人姑娘这一脚伤得不轻,肺部受损,恐会留下咳疾。老夫尽力医治,但能否痊愈,还要看造化。”
宝玉闻言,如遭雷击。他没想到自己一时之气,竟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接下来的日子里,宝玉对袭人格外体贴,亲自督促她吃药,又免了她许多杂事。然而,袭人的咳嗽却时好时坏,总不见彻底痊愈。
一日,宝玉去看望黛玉,说起此事,满面愁容。
黛玉劝道:“你既知错了,日后好好待她便是。人生在世,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悔过自新。”
宝玉叹道:“我只恨自己那日为何那般冲动。若是开门的不是袭人,是别的小丫头,我或许也不会下那么重的手。”
“这便是命运弄人了。”黛玉轻声道,“偏偏那日袭人姐姐亲自去开门,偏偏你那日心情极差,种种巧合,才酿成此事。”
宝玉忽然想起什么,问道:“那日你为何与我说,袭人‘该得此报’?”
黛玉微微一怔:“我何曾说过这话?”
宝玉这才想起,那话是后来几个婆子私下议论时说的,被他偶然听见。她们说袭人心机深重,处处讨好宝玉,这一脚是报应。
“没有,是我记错了。”宝玉忙道。
但从那日起,他开始留意下人们对袭人的评价。这才发现,原来袭人在府中树敌不少,许多人都嫉妒她得宠,背地里说她坏话。
又过了些时日,府中传出消息,金钏儿投井自尽了。宝玉闻讯,悲痛欲绝,更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他偷偷溜出府去,到水仙庵祭奠金钏儿,回来后大病一场。
病中,袭人不顾自己身体未愈,日夜守在宝玉床前。看着她憔悴的面容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宝玉心中更加愧疚。
“袭人,你恨我吗?”一日,宝玉轻声问。
袭人替他掖了掖被角,柔声道:“二爷何出此言?我从未恨过二爷。”
“可是我害你受伤,又连累你带病照顾我。。。”
“这都是我分内的事。”袭人打断他,“二爷待我的好,我都记得。那一脚。。。早过去了。”
宝玉握住她的手,眼中含泪:“你放心,从今往后,我定不会再让你受半点委屈。”
袭人微微一笑,眼中却有泪光闪烁。
然而,命运的齿轮早已开始转动。那一脚的重量,远不止于肉体上的伤害,它像一颗石子投入时光的长河,激起的涟漪将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袭人的内伤始终未能痊愈,每逢阴雨天便会咳嗽不止。而宝玉,也从这件事中彻底醒悟,明白了自己的任性会带给身边的人怎样的伤害。
多年后,当贾府败落,众人离散之时,宝玉总会想起那个雨天,想起袭人开门时温柔的笑容,想起自己踢出的那一脚,想起后续的种种。如果那天他没有踢出那一脚,如果袭人没有受伤,如果他能早点醒悟。。。也许,很多事情的结局都会不同。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那一脚的重量,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