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僧孺喜好收藏奇石
牛僧孺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同窗大都知道他有石癖。一次,他在苏州任地方官的朋友李某辗转搞来几座“奇状绝伦”的太湖石峰,“池塘初展见,金玉身凡轻。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牛僧孺激赏之余,写成一首40句的五言长诗,寄奉同窗白居易和刘禹锡,白、刘二人前往观瞻后,也大为称奇,各自奉和了一首,白居易称赞其“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自叹虽曾为苏州刺史,却无缘得此奇石,“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刘禹锡在诗中也提到:“有获人争贺,欢遥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读来令人想见其风采。牛僧孺在邸墅中罗致了大量的太湖石峰,朝夕相对,如坐春风,“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并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分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刻于石表,如“牛氏石甲之上”之类,这便开了唐末宋初品石之风的先河。
◆朋党之争图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采取的一个具体措施。他只给交出兵权的将领一个无权的虚衔,在经济上尽量满足这些将领的欲望,用和平的手段将他们手中的兵权夺取过来。
◆宋太祖像
◆宋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延伸阅读
赵匡胤下棋输华山
赵匡胤胸怀四方之志,喜游名山大川。一天,到新安锦屏山下游玩,巧遇陈抟老祖,二人在下棋亭上下起棋来。陈抟老祖先输一盘后,对赵匡胤说:“你将贵为天子,下棋应该有点气魄。再一盘你输了,请把华山输给我,我将辟为道教圣地。”赵匡胤以为是一句戏言,随口答应,并写了文约。这一盘赵匡胤真的输了。忽然想起父亲传给他的四句话,又想,未当皇帝先输华山,定受后人耻笑,忙去夺那张文约,谁知陈抟老祖已想法将它刻贴在三公山上。自此“华山文约”成了华山奇景。
三番之乱
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对各地汉族军阀,严加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从此之后,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为“康乾盛世”创造了条件。
◆平定三藩叛乱要图
◆《纪功图》
延伸阅读
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
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清代文字狱
满清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更是无以复加的强化。
◆吕留良像
◆《庄氏史案本末》书影,康熙初期文字狱史料。
延伸阅读
裘琏戏笔之祸
裘琏是浙江慈溪人,少时曾戏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内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语句,当时颇为传诵。康熙末年,七十岁的裘琏中进士,后来致仕归乡。雍正七年(1729年),八十五岁的裘琏突然被捕,原来有人告发他那篇代张良写的招贤信,是替废太子胤礽出谋划策。次年六月,裘琏卒于京师狱中。少年戏笔,老年得祸,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林则徐像
◆林则徐书法
延伸阅读
林则徐的廉洁小故事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我们的小小见面礼。”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