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场谈判,中东各国的态度不一,但都各有各的小算盘。
卡塔尔愿意趟这趟浑水,是出于其“小国大外交”的根本战略考量。卡塔尔国土狭小,周边强邻环伺,采取的是不选边站队的全方位外交策略。
卡塔尔认为,要解决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必须能同时与所有相关方进行对话。因此,它不仅与犹撒、希伯来保持关系,与hamas、珍珠党甚至学生军等组织也一直保持着接触。
这么做,不但让卡塔尔在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事务中获得了远超其国家体量的话语权,还能利用这种“不可替代性”来吸引投资、发展经济,并在地区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同时还能极大地提升其国际声望。
埃及则是希望尽快停火,毕竟这个希伯来就相当于一个马蜂窝,埃及待在旁边,很容易被其蜇伤。
多哈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全球一片哗然。
卡塔尔作为犹撒在中东的重要盟友,长期扮演着巴以冲突的调解者角色,其首都多哈也被视为相对安全的“中立”地带。
希伯来悍然空袭多哈,那便是打破了“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以及必须尊重斡旋国安全的“不成文规矩”,属于是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外交惯例。
那希伯来人为什么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空袭多哈呢?
首先最直接的目标当然是解决hamas的高层,破坏对方的指挥与谈判,干扰停火谈判的进程。希伯来试图通过制造危机来打乱谈判节奏,迫使对方接受己方更为苛刻的条件,甚至为自己继续在加沙开展军事行动创造借口。
其次就是通过展示自己“虽远必诛”的能力,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以色列真正的目的就是向卡塔尔、沙特,还有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传递一个明确的震慑信号。
第三可以借此向希伯来国内的民众证明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和能力,有助于缓解现任总理的政治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则是拿这件事试探犹撒及其盟友的反应。
是的,这次行动就是希伯来对犹撒的一次大胆试探,而犹撒的后续反应也让希伯来终于意识到——其行动的自主空间还有很大!
这次袭击发生时,hamas谈判代表团据说正在讨论一份由犹撒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袭击直接导致了五名hamas成员当场死亡,其中就包括哈亚的儿子和办公室主任,另外还有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的军官被炸身亡。
不过,hamas的主要领导人均幸免于难。
犹撒大统领立即甩锅:空袭是希伯来领导人的决定,并非是他的决定,他对袭击发生在卡塔尔表示“非常糟糕”。
根据大统领的解释,他也是在希伯来发动袭击的前一刻才接到通知。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强烈谴责了此次袭击,称之为“国家恐怖主义”,并明确表示卡塔尔绝不容忍任何侵犯其主权的行为。
卡塔尔方面否认了媒体有关自己事先获悉袭击的猜测,并指出犹撒的首个联络电话还是在袭击发生的十分钟之后才打过来的。
联合国秘书长以及法朗西、日耳曼、不列颠等多国领导人公开谴责了此次袭击,认为其严重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
华夏外交部也表示坚决反对希伯来侵犯卡塔尔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行径。
迫于强大的国际压力,三天以后,希伯来总理在与卡塔尔首相及犹撒大统领的三方电话会议中,就袭击卡塔尔,侵犯其主权并导致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人员死亡一事正式道歉,并承诺今后不会再针对卡塔尔的领土发动任何攻击。
此事过后,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对犹撒的安全承诺都产生了深重的疑虑。袭击也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调解机制,让本就脆弱的加沙停火谈判前景更加渺茫。
不得不说,希伯来人不缺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起码在战略眼光上,他们比起五常这样的大国还是差得很远。
这一次,希伯来人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同时得罪了整个西方世界,在外交上遭受了联手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