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面对市场中众多的促销活动,对于消费者来说,冷静的看待还是十分必要的。或许观望一阵之后您会发现,很多促销不过是变相降价。而在商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之后,市场中会出现更多值得关注的产品。
另外,买东西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分清购买时机。
什么是最佳购买阶段?花的钱最省,买的东西又不落后,那就是最佳购买阶段。社会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出现总要经历开发、研制、小批量生产、大量投产、萎缩等阶段;然后是又一轮的开发、研制……。在最初的开发、研制阶段,产品的性能还不稳定,但十分新潮;产品的成本高、售价贵,市场销量逐步上升但升幅不大,这个阶段的商品不宜购买。应等到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时商品的性能、质量逐渐趋于稳定,生产批量大了,价格有所下降。假如不是特别急需使用,最好再等一等,因为其价格还未降到底谷。
侃价的细节技巧
逛街侃价成职业,您一定觉得挺新奇吧。近日,有媒体报道,砍价已成了一种新职业,沈阳一位邹先生就注册了全国首家砍价公司。现在一些圈子内公认的逛街高手们都流行一句术语——称逛街为“淘货”,衣服样式好不好看,在高手说来就是“货色好不好”。既然逛街成了“淘货”,那么不仅仅要能慧眼识好“货”,更在于能以合适甚至低的价格拿下,几位高手总结了多年“淘”的经验,愿意与读者分享这套与服装店老板讨价还价的“方法论”。
一、看到中意的衣服不可喜形于色
“在一些个性十足的服装小店,不经意间发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并且能一见钟情的衣服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此时千万不可以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立马眉开眼笑,跑去向老板询问价钱。”“淘货”高手陈小姐向记者讲述着。“如果让老板察觉到你对这件衣服喜欢得死心塌地了,那么他往高里喊价的风险也就随之减少了许多。”的确,从刚刚开始发现喜欢的商品,并且有了购买欲望的时候,和老板的心理战就打响了。那么比较“行家”的做法又是怎么样的呢?陈小姐告诉记者:“发现好衣服的喜悦要藏在心里,脸上要不露声色。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先摸摸衣服的料子,或者对老板提出试穿的要求。价钱大可不必急着问。穿上之后,还可以再和老板过几招,比如问问这个款式还有没有别的颜色,即使身上穿的这个颜色你已经非常喜欢了;或者说‘要是袖子再长点就好了’之类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这时,老板多半会打圆场,说这件衣服的好话,但你千万不能就随着他的思路走了。当他的好话说得差不多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问价了。让老板觉得你不是特别喜欢,凑合卖了算了,所以开的价钱一般不会很高。”
二、杀价要心狠嘴辣
“当试穿后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一切中意后,和老板之间关于数字的拉锯战就拉开了帷幕。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心慈手软,要知道心软了,就得多掏银子,这没二话。”陈小姐很认真地说道。“有些时候,看准的衣服自己要有个心理价位,什么面料,什么款式,以及商店所处的地段是否为繁华地段等等因素都与商品的价格直接挂钩。一件纯棉的长袖T恤衫,一般质量再好的也就40-50元,可是很多老板会喊出100元以上的价格。此时,你大可以做出掉头就走的架势,以示老板不是诚心想卖衣服。老板们则会拉住你,向你说这是有牌子的正宗货,或是出口转内销的外贸货,质量有多好等等。而你却不必理会这一套,因为谁都知道真正名牌的衣服都在大商场,小店买衣服图的是个性和时髦。所以,你可以喊出比自己心理价位稍微低点的价格,也许是他喊出价钱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此时,老板必然会向你加价,而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价钱不能松口,大不了不买。几个回合下来,老板只要拗不过你,多半会在你开出的价钱上稍微加点,这也许就正好是你的心理价位,你也就给个台阶,点头付钱收货吧。”
三、天涯何处无芳草
众所周知,小店里的衣服是跟着一阵阵流行风而来的,很多时候在这家店里看到的衣服,在另外一家店里也能看到,有时也只是在细节的地方有些无碍大局的小变化而已。陈小姐说:“想跟风的话,就要多多了解一些行情,当然就必须要腿勤,要货比三家了。”其实陈小姐此时说的货比三家,指的就是价比三家,同样风格的衣服在不同的小店就会有不同的价钱,当然这也和衣服的面料、小店所处的位置相关。陈小姐接着介绍道:“对于此类的衣服,可以多在几家商店逛逛,若其中有店主流露出想和你商量商量价格的意向后,你也不必急着和他开始口水仗。你可以很轻松地说在别家店也看到过这样的衣服,质量不见得差,价格比你低一半,即使你以前根本就没有问过价钱,不是都说兵不厌诈吗?此时,小店老板们会很急切地表明你不识货,以那样的价格绝对买不到。当然,你可以很轻松地说一句去别家再看看,即使没有买到衣服,起码也摸清楚了行情。来到下一家店和老板理论的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还下来的价钱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要买到便宜东西除了会砍价外,还可以学一学下面这些窍门: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得到消费品的信息
比如因特网。买房有“搜房”,买手机去“通信天地”,买电脑有“中关村在线”,装修找“网上建材城”,实在不行用个“引擎”什么的搜索一把,搭上点儿边的信息一览无遗,搞不定才怪!
2.平时也该多留意相关产品的信息
只有多动脑、勤思考、多积累,在消费的实践中你才会迅速成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在实践中努力成长为“购物专家”,这样才能在当今频繁的商品交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小“省”就是大“赚”
理财专家给出了很多节省开支的建议,以下是他们的一些经验总结,也许对你会有一定的启发。
“穷追不舍买便宜货”
虽然这听起来一点也不深奥,但的确能帮你省钱。小张的母亲每次到超市购物,她都会要一本超市的购物手册,上面都是商品的打折信息,她在上面找自己需要的产品。她还会在购物架前仔细地来回比较,寻找要购买物品的最便宜价格,而且直到找到最低价才买东西。
小张受母亲的影响也学会了节约,她总是陪着父母耐心搜索最低价格。即使在不购物的时候,他们也会像炒股者关注股票一样,随时留心各种物品价格的涨落。他们只购买需要的便宜商品,对于那些虽然便宜却并不是实际需要的东西总能理性对待。
“每个月只购物一次”
理财专家建议,最好每个月只购物一次。道理非常简单,因为逛的多一定会买的多,买的多就花钱多。购物的冲动往往会让你做出很多不明智的决定,还是商家实在是非常厉害,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多花钱。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他们施展销售技能的机会:尽量少去购物吧。
“购物一定要有计划”
每个理财专家都会建议你,一定要有开支计划,这是一条被奉为经典的策略,认为购物无计划就等于给存款判死刑。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每个月都要根据家中需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购物计划,并写在账本上,做到心中有数。
“提前购买节日物品”
每逢重大节日前,聪明的商家就会把一些商品的价格抬高,有时候甚至会高出好几倍。对付这种事件的策略就是提前购买一些节日所需物品,并储备起来,以防节日时涨价。这中策略的另一种活用就是,错开旺季买一些必需品。比如在夏天的时候,可以用比较优惠的价格买到冬天的衣物。在淡季商家会做出一点牺牲的,我们就不用客气了。
“巧妙利用购物优惠”
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许多商场、超市都会推出很多购物优惠活动,例如买二赠一、低价大型装等等,一定得经过反复比较,以最优惠的办法买下所需要的物品。要懂得区分一些商家的促销陷阱,理性对待各种优惠促销。
“提前预算不立危墙”
专家告诫我们说:“如果你不提前做预算,就很可能从一个财政危机陷入另一个经济困境。”在他们看来,一旦家中经济拮据并最终导致负债,那么接下来整个生活都是一种危机了。从结婚初期,唐家夫妇就开始采用“信封体系”理财,即每个月把家中的钱放入一个个信封,分别用于买食物、衣服、汽油,付房租等等,而且永远不花费超过信封内总金额80%的钱。这样,不仅支付了基本开支,还可以省下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