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差生文具多 > 第904章 曝光(第1页)

第904章 曝光(第1页)

夏沫从蒲北刚返回首尔不久,就有大批的高丽记者开始来剧组堵他,搞得心虚的夏沫心里发慌,后来才知道人家为的是当初他在丽都岛上救人的事。

夏沫救人之后就一走了之,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虽然现场留下了一些视频,可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相貌。还有两位摄影记者用长焦镜头抓拍了救人的照片,可在专业相机高速地连拍之下,居然都没能拍清楚施救者的面部细节,不是角度不对,就是脸被遮住了。

那位英坦列的女导演莫拉倒是给电视台打过热线电话,但她可不是为了提供线索,她只是在电话里询问了救人的一些细节,却并没有吐露夏沫的身份,毕竟保护个人隐私这事几乎成为了每一个西方人的本能。

夏沫自己没选择公开,那么她也不愿意越俎代庖。

后来这事在英坦列的国内越闹越大,很多西方人都感觉十分困惑,他们无法理解这位东方男人的做法,华夏文化中这种“施恩不求报”的理念,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在西方,尤其是犹撒文化中,个人成就和荣誉那是需要公开认可的。主动隐藏善行,可能会被视为不符合竞争社会的逻辑,也不利于提升透明度和落实问责机制。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对自己负责”,而华夏文化却更注重“对社会有用”。前者将个人荣誉与可见成就直接挂钩,后者则将价值实现寄托于无私的奉献。

这种差异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是不同文化对“善”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塑造——在华夏文化语境中,“隐姓埋名”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上的升华,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善行的价值往往需要通过明确的回报或社会认可才能完成闭环。

后来有好事者在网络上向所有的现场目击者进行了公开悬赏,以五千犹撒币征集线索,解开这个神秘东方男人的身份。

或许是利令智昏,这个时候,一个高丽网红蹿出来了,他向媒体公开承认——他就是那个救人的东方男人。

这个网红网名叫“????

???”,意思是“行走的衣架”,这是形容他身材好,穿任何衣服都好看。这名网红在高丽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模特,虽然外形不俗,事业上却并不尽如人意,因为高丽从来不缺俊男美女,毕竟这里是“亚洲四大邪术”中高丽整容术的发源地。

“行走的衣架”本来只是想弄一笔钱,顺带蹭一波流量和热度,没想到英坦列媒体竟然会跟他较真,一位记者带着莉娅和她的妈妈,直接就飞来了高丽。

网红还是做了点功课的,他首先认出了莉娅,张开臂膀准备抱一抱对方,好让记者趁机拍下两个人的合影。

可莉娅在靠近这名网红后,只是稍微耸了耸鼻子,就摇头表示:“他不是救我的叔叔,气味不对。”

网红感觉有点尴尬,摸着鼻子尬笑了两声,解释道:“这孩子当时可能是吓糊涂了,竟然认不出我了。”

莉娅的妈妈阿莱西亚也表示怀疑,西方人看东方人同样脸盲,不过那毕竟是她女儿的救命恩人,虽然仅仅是惊鸿一瞥,她还是感觉气质不太对。

记者的脑瓜子转得飞快,突然切换成华夏语去跟“行走的衣架”对话,这位记者毕业于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文系,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华夏语,这也是选择他过来采访的重要原因。

看着“行走的衣架”那懵逼的眼神,记者冷笑:“那名神秘的东方男子在救人的时候说过几句话,现场有目击者说那是华夏语,可你现在为什么会听不懂华夏语?”

网红就是网红,首先这脸皮的厚度那真的是无人能敌。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一口咬定他当时说的是高丽语,是其他人听错了。

“行走的衣架”甚至还大放厥词:“华夏文化本来就发源于我们高丽,你们西方人听不出其中的区别倒也正常……孔子你知道吧,他就是我们高丽人,儒家文化也起源于我们高丽,我们的檀君就曾经统治过山东一带。”

记者也震惊了:老子虽然是西方人,可也没见识过这么不要脸的货啊!你还能再无耻一点吗?我跟你说历史,你tm跟我讲神话?

这名记者也没惯着对方,当即更新了自己的facebook,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跟这条新闻,所以他的facebook上也吸引了不少有心人在追看。

记者把他和“行走的衣架”见面的视频在facebook上一发,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有一条高赞评论吸引了记者的眼光,这条评论是用英语写的,上面这么说:“我现在还在荷兰旅游,继续我的环欧之旅,刚才朋友把你的新闻推给了我,我感觉自己都要气炸了。

“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我一直在丽都岛逗留,你的这条新闻我现在就可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了,救人的是当时正在威尼斯参加电影节的华夏导演夏沫先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