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后的第二天,宝钗就向李纨提出要搬出去住。
“妈妈身上不大好,我要回去照料。况且如今园里事多,我也不便久住。”
李纨挽留了几句,见她去意已决,只好禀明王夫人。
王夫人亲自来劝:“好孩子,我知道你是因为前日抄检的事。那原不与你相干,何必如此?”
宝钗笑道:“姨娘误会了。实在是母亲身子不适,需要人照顾。我在这里住了这些时日,已经够叨扰了。”
她何尝想走?只是那日抄检,虽未搜她的屋子,但那意味深长的回避,比直接搜检更让她难堪。
贾府上下,除了王夫人,竟无一人真心挽留。
收拾行李时,莺儿忍不住抱怨:“姑娘为何非要走?这一走,岂不是前功尽弃?”
宝钗望着窗外潇湘馆的方向,轻声道:“有时候,退一步,方能进两步。”
她不信,贾府能永远将她拒之门外。
良缘
宝玉失玉的消息传来时,宝钗正在家中帮母亲核对账目。
薛姨妈急得团团转:“这可如何是好?宝玉若是有什么闪失。。。”
宝钗放下账本,平静道:“妈妈不必着急,吉人自有天相。”
她心中却明镜似的:机会来了。
果然,不过数日,王夫人亲自登门,与薛姨妈闭门长谈许久。
送走王夫人后,薛姨妈拉着宝钗的手,喜极而泣:“我的儿,你的终身总算有了着落!”
宝钗垂首不语。她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
成婚那日,她穿着大红喜服,顶着盖头,与神志不清的宝玉拜了堂。洞房花烛夜,新郎官却睡在外间榻上,口中喃喃唤着“林妹妹”。
宝钗独自坐在新房里,听着更鼓一遍遍敲响。桌上的红烛燃尽了,流下一摊凝固的泪。
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宝二奶奶。可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只有无尽的空虚。
取下项圈,她轻轻摩挲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忽然觉得讽刺得很。
这金锁锁住了她的婚姻,却锁不住幸福。
窗外,东方既白。新的一天开始了,可对她来说,不过是又一个需要“装狠”的日子。
她取出冷香丸,含了一粒在口中。那熟悉的寒意再次弥漫开来,暂时压住了心中的那团火。
只是不知,这冷香丸,还能压制多久?
此后的日子,宝钗尽心尽力操持着贾府上下。可贾府的衰败如大厦将倾,她纵有万般能耐,也难以力挽狂澜。宝玉依旧痴痴傻傻,时常念叨着林妹妹,对宝钗更是冷淡疏离。
一日,外头传来抄家的消息,贾府上下顿时乱作一团。宝钗强撑着镇定,指挥着家仆们收拾细软。可一切都来不及了,官兵们如狼似虎地冲进府中,将财物洗劫一空。
抄家后,贾府众人各奔东西,宝钗也被迫离开了那曾经繁华的府邸,流落街头,风餐露宿。曾经的千金小姐,如今也只能放下身段,做些粗活来维持生计。
夜里,宝钗蜷缩在破庙之中,寒风呼啸,她紧紧抱住自己身体,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此时,她才明白,这命运的捉弄,远比那心中的“热毒”更难消解。冷香丸已无处寻觅,心中的寒意却愈发浓烈。她望着漆黑的夜空,不知这苦难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