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梦幻旅店 > 第346章 诗社风云 大观园的银子与人心(第2页)

第346章 诗社风云 大观园的银子与人心(第2页)

冬日第一场雪落下时,薛宝琴、邢岫烟等姐妹恰来贾府做客。园中又热闹起来,诗社之事重新提起。

李纨再次站出来主事:“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

她定了芦雪广作社,又道:“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

特别指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香菱五人不用出钱,迎春告病、惜春请假也不算在内。

宝玉、黛玉、探春、宝钗、湘云、李纨,六人便是六两银子。探春心中默算——怡红院的丫头们凑份子给宝玉过生日,三两二钱银子便能备四十碟果子并一坛绍兴好酒。这六两银子,该是何等丰盛?

待到芦雪广赏雪作诗那日,却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与平日份例并无太大不同。最稀罕的烤鹿肉,还是贾母听说她们聚会,特意让人送来的。

联诗正酣时,薛姨妈过来瞧热闹,见雪景甚好,便说想请贾母赏雪。贾母笑回今日已饱,改日再请不迟。

凤姐在旁接口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先秤五十两银子来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

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她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她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倒得了实惠。”

这话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黛玉与探春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五十两的数目,这收了钱便装忘的做派,何其熟悉。

果然,芦雪庵诗社后,那六两银子如石沉大海,每月两次的诗社也再无消息。

次年春暮,黛玉见桃花纷飞,一时感怀,作了《桃花行》。宝玉读后大为触动,立时要重起诗社。

这时文中才点明一句:“这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探春兴家,专为请客,也不管事。故诗社之日,皆未有人作兴,便空了几社。”

众人齐集潇湘馆,议定将“海棠社”改作“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黛玉办社,与探春如出一辙——下帖邀约,自备茶果,众人赏花作诗,尽兴而散。其间未收一分银子,未费半点周章。

经过这几次诗社,各人心性已看得分明。

黛玉、探春是真心爱诗,只求以诗会友;宝玉、湘云但求热闹,不拘形式;宝钗明哲保身,却也要借机经营人情;迎春、惜春置身事外,仿佛与己无关。

而李纨,这个平日看似与世无争的寡妇,却在诗社中展露了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五十多两银子入了她的私囊,再无踪迹。她定的每月两次社约,也成了空谈。

后来贾府败落,树倒猢狲散,李纨带着贾兰置身事外。那时再想起她在诗社中的作为,方知判词中“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的深意。

原来一切早有伏笔——那看似微不足道的诗社,早已照见每个人的真心与假意。银钱往来间,藏着的不仅是几十两银子,更是大观园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只是当时年少,只道是寻常。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