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最后,曹子建从玉石器内挑了两件,剩下的一件则是杂项那片区域。
曹子建挑选的两件玉器分别是白玉镂空雕龙纹扳指和黄玉卧牛把件。
这两件玉器并不是玉石器内价值第二跟第三高的。
相反,还是盛元颐众多玉石器藏品中比较普通的两件。
之所以要挑这两件,是因为曹子建想给第三件做掩目。
这第三件,是一个红中泛黑的盘子。
该盘子盘心绘葡萄纹,倭角折沿,圈足,足内髹黑漆,胎厚重。
外壁饰唐草纹,盘面雕刻叠砌丰茂、疏密有致的枝叶藤蔓,局部凸起晶莹圆润的四串葡萄。
这四串葡萄既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又与漆面其他部分自然衔接,生动自然。
凸起的葡萄采用了分步分层的竖式髹漆工艺,即用漆灰推起比漆面高的花纹,然后进行雕漆幷加饰色漆。
“剔红高浮雕葡萄纹海棠式盘。”曹子建将盘子拿在手中,暗道一句。
剔红,又称雕漆,是华国传统漆器工艺,即用木或其他材料作为器胎,将红漆一层层髹涂其上,需要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直到积累相当的厚度后,在漆层半干的状态下描绘画稿,再进行雕刻花纹。
都说华国有三棵神树。
分别是桑树,茶树和漆树。
桑树赐予了我们衣服,茶树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而漆树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光亮。
华国古代漆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生漆的抗腐蚀能力。
只要将其涂在家具或器物上,就能保千年不腐。
这从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棺木,即黑地彩绘识文描漆棺,至今都还鲜艳如初,就能看出。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诸多漆器品种和不同的制作工艺。
如盛行于战国的彩绘漆器、汉代的金银扣漆器、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宋代的素髹漆器、元代的雕漆等等。
雕漆虽然是漆器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但却以后来者居上之势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漆器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曹子建手上的这个盘子,根据系统的认定,就是元代的。
虽然漆器同景泰蓝,瓷器,并称为华国工艺三绝。
但它也被称作最遗憾的三绝之一,因为大部分华国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漆器,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真正的漆器。
曹子建挑中的这件元·剔红高浮雕葡萄纹海棠式盘,系统给出的储物戒指扩充奖励达到了3立方米。
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在三千万左右。
之所以价值如此高昂,除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加之极高以外,跟该盘的用料,工艺都离不开关系。
首先,原材料珍惜。
剔红使用的天然漆取自漆树,一棵生长20年的漆树一年产漆量仅约250克,所以便有了“百里千刀一两漆”之说。?
可见它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制作工艺更是繁复。
需要再胎骨上层层髹涂朱漆,每层漆需自然阴干,一件作品需涂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两百层以上?,整个过程可能持续?半年到两三年?。?
漆料本身来之不易,加上需反复髹涂数十层,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雕刻时还需要在漆将干未干的“牛皮糖”状态下进行,对工匠的刀法要求极高,一刀失误便前功尽弃。?
这种“以硬碰软”的剔刻工艺,使得成品率极低。?
加之元代剔红工艺在宋代基础上发展成熟,直接影响了明初雕漆器,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其纹饰设计巧妙,刀法圆活清朗,代表了当时工艺技术的巅峰。?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存世量稀少,历史稀缺性显着。?
各种相结合,价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