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男,二零二七年出生,淡云市人。
永和区井水街九东巷104号。
二零四五年,永和中学毕业,成绩优异,赴美留学。。。。。
电子档案沿着时间轴一页页地翻回去,一直退档到三十年前的档案录入记录页。
从门仓良那里得到的原肾脏器官上的DNA后,丁一黑入了警局的迁出人口记录档案。
这一切在笼芯的操作下,如无人之境般简单。
丁一快速查阅了海量的淡云市人口信息,进行人口信息DNA比对,终于找到了关于自由基所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尽管自由基的基因已经发生过本质的改变。
但是那个属于他的肾脏仍然是保留着原有的基因特性而没被同化。
自二零二五年起,基因技术的普及,所有淡云市的新生儿都留下了DNA信息,记入档案保存。
得益于此,丁一查找到了自由基的真正身份。
。。。。。。。。
阴冷,昏沉的高楼后边,是一片被遮住了午后阳光的低矮老旧小区房。
路口传来几声大型犬的吠叫声。
路口边的理发店和开张的首饰装饰品商铺中间,有一家写着高价回收的关门店铺。
卷闸门上只留着一个签字笔手写的手机识别码。
在高价回收的招牌后面,还有几个模糊的小字和几个涂写地弯弯扭扭的小圆圈。
丁一读得出来,那是个毒贩们常用的暗语,是一个中文法简化后的分子式书写法。
他们的回收,自然也是种对某种处方药的违禁回收方法,回收后用于处方药里禁止成分的不法提取之用。
据丁一所熟知了解的,这些是淡云市整个违禁生物制品交易中的下游末端,小鱼小虾才干的行当。
没有技术没有专利没有资金。
属于是只能在大佬们走后,在生物技术的残渣里提取仅存的少的可怜的剩余价值,是生物技术垃圾堆里的拾荒者。
贫穷,艰难,不法。
“井水街。。。。。104号?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文莺照着地图导航,她看到标注着门牌号的单元楼铁门前,下挂着一束破烂的集成光纤捆束。
看上去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过人的足迹了。
“淡云市还会有很多让你吃惊的地方的。”
丁一对这种混杂的建筑早习以为常。
“不会有错的,就是这里。
没有搬迁过也没有改造过,这里就是他的家,自由基出发的地方。”
丁一沿着摇摇欲坠的盘旋楼梯走上去。
楼道上涂满了各种地下交易的信息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