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秦地府日常txt > 160170(第3页)

160170(第3页)

他将竹简逐字逐句的看完,然后拿起小毛笔进行批注。

秦政处理完一份奏章,便问他:

「阿苏看出什么了?」

小太子放下毛笔,乖巧地回答:

「韩非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极好,三言两语便将韩国上下全都讽刺了一遍。

可惜先生口拙,只能用笔墨来宣泄想法,若能给他一张利嘴,定能骂遍六国无敌手。

韩非:???

韩人:???

韩非感觉自己被夸了,又好像没被夸。

而且秦国太子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他现在还没开始写那些讽刺人的文章呢,身边的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

韩桓惠王看向韩非:

“你解释一下,什么叫把韩国上下都骂了一遍?”

韩非不想说话,他结结巴巴地说:

“臣、臣有些、口、口吃。”

韩王:……

合理怀疑这家伙是装的口吃。

他该不会是不想搭理韩国这堆自己瞧不起的人,干脆假装口吃,顺理成章推掉寒暄和应酬吧?

【秦梓桑幼时受父亲影响,爱读韩非子的著作。

不过他并不会全盘接受韩非作品中的法家思想,而是更喜欢辩证看待。

小太子夸完韩非,话锋一转:

「但是天下做学问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当他们有了自己的立场之后,就会片面地看待问题。

譬如韩非先生,他对儒墨纵横等学派存在偏见,便会将他们贬斥得一文不值,看不到他们对国家的作用。

四岁的小孩侃侃而谈,举例了韩非将五种人打为五蠹,认为他们危害国家,其中包括了工匠和商贾。

又举例了其他学派的著作,其中同样存在这种只挑别家错处说、忽略对方贡献的问题。

最后,太子总结:

「为君者不可偏听偏信。

嬴子楚感慨:

“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这么多道理了,不愧是寡人的孙子。”

公子政:……

儿子聪明分明是随他,跟他父亲有什么关系?

公子政决定不搭理他爹。

刘彻怀疑这个记载存在夸大:

“这是四岁不是十四岁?《始皇帝传》谁写的?是正史吗?”

《始皇帝传》作者·秦梓桑本人,这会儿正坦然接受周围将军们的打量。

是的,他就是这么聪明,从小就如此妖孽,是老秦家除了他爹之外资质最好的崽。

至于有没有夸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