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抗战从1932年开始笔趣阁 > 第664章 习惯了(第1页)

第664章 习惯了(第1页)

别书琴都有点傻。

吴政委带着陕北和前指的调研小组,在半岛军区的根据地一天忙到晚。

眼看着回到沂蒙山了。

接手了江向阳的活。

可是更忙了。

她去年前,一直担心战事碰上生孩子,自己不方便,很害怕怀孕。

今年战局稳定下来了,她也想要个孩子。

可是老公比去年大战时候,还要忙。

都半夜了,跟副参谋长两人,还在庆丰厂的办公室里面改之前的报告。

“老吴,江向阳不是判断入关的三个师团,短时间不会进攻华北和山东吗?”

“书琴啊,你早点休息吧,我跟副参谋长在前期做的很多报告,缺陷很大,需要进行修正。”

在抗战时期,经营根据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看着江向阳治理山东半岛,很爽啊。

从农业,到矿业,手工业生产,有指标,有任务,有步骤。

干部们思路清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

对于不和谐的因素,江向阳也不缺手段。

不满意,甚至明里暗里抵触减租减息的地主们,当着八路军干部,或许会有所收敛,可是一转眼,就拿出自己私藏的枪支,直接威逼农民,像这样的大地主并不少,而他们很多人,都是主张抗日的。

甚至有亲属参加县大队,甚至拿出真金白银,支援抗战,还有些甚至宗族势力很大,大到整个宗族,拥有大量土地,欺压周围的少数姓氏的佃户。

对于这样的地主,江向阳一般首先是选择他们加入或者靠拢八路军被提拔的干部,去说服,让这些干部,用自己的前途作为筹码,说服亲属,如果这个工作做不通,选择的是迁走他土地区域所有的佃户,把这些佃户送去莱芜,张店开矿,成为矿工。

要知道,八路军在根据地执行很严格的户籍制度。

跨越县乡,是需要所属地方的根据地政权开具介绍信的。

迁走的佃户是八路军一句话的事情,再找回来,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这些根据地的治理方式,副参谋长和吴政委都做了很多总结。

在拜访了侯先生和李教授之后。

两人顿时发现,江向阳很注重各根据地的差异,在派人收集,整理各县,乡的综合情况。

也定下了因地制宜发展的路子。

而这些差异,是吴政委和副参谋长之前所忽略的,却在两位教授眼中,成了八路军高屋建瓴的重大举措。

别书琴已经习惯了,我党在红军时期,有太多的苏区管理方面的教训,总部机关从接手江向阳在晋冀地区创建的太行山根据地开始,一直很重视江向阳在根据地管理上的创新,尤其是江向阳在写完了《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之后,总部机关仿佛认定了,江向阳在治理地方上的才能,不逊色于军事才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