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声,击中了敌人的枪手。
晋军士兵们趁机发起冲锋,将这股敌人消灭。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晋军逐渐占据了上风。
后赵军队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
李矩和刘正轩站在乐安郡的城楼上,望着这片被收复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咱们终于拿下乐安郡了!”
刘正轩激动地说道。
李矩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多亏了咱们的士兵英勇奋战,还有这些先进武器的助力。”
李矩大军历经腥风血雨,成功攻克乐安郡,将士们皆疲惫不堪。
李矩望着麾下将士,满心疼惜,大手用力一挥,高声下令:“弟兄们一路奋勇冲锋,实在辛苦!
就在这乐安郡好好休整,养精蓄锐!”
刹那间,军营中紧绷的氛围骤然一松,士兵们赶忙抓紧时间疗伤、休憩,后勤人员也忙着筹备粮草、修缮军备。
李矩深知此次征战成果意义非凡,虽知晓朝廷支援有限,但有总比没有强。
于是,他趁此机会,坐在营帐内,开始撰写奏章。
他一笔一划,极为谨慎,对于火枪火炮之事只字未提,他深知朝廷对地方势力手握先进武器的忌惮。
在奏章中,李矩详细上报了支援富平城的英勇事迹,收复尹安等四人的艰辛过程,以及成功攻克厌次城、东阳城和乐安郡的辉煌战果。
他着重笔墨,大力赞扬刘正轩的功劳:“刘正轩将军,智勇双全,灵活运用战术,指挥有方,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这些来之不易的胜利,实乃东晋之栋梁……”
写好奏章后,李矩选派了一名快马加鞭的信使,火速送往建康城。
数日后,建康城朝堂之上,气氛肃穆凝重。
司马睿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拿着李矩的奏章,脸色微微动容。
“诸位爱卿,李矩将军此次大败后赵,收复多座城池,实乃大功一件。”
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王敦站了出来,脸上挂着看似诚恳的笑容:“陛下,李矩将军和刘正轩将军确实功不可没。
臣以为,应当重重封赏,以激励我东晋将士奋勇杀敌。”
司马睿微微点头,问道:“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封赏?”
王敦心中早有盘算,他不紧不慢地说:“李矩将军已然是镇国将军,其功绩有目共睹。
至于刘正轩将军,上次仅封了亭侯,此次应当予以晋升。
不过,乐安郡刚从后赵手中夺回,局势不稳,需要一位得力将领驻守。
刘正轩将军智勇双全,驻守乐安郡再合适不过,陛下以为如何?”
此时,侍中纪瞻站出来反对:“王大人,乐安郡地处偏远,且多是盐碱地,又处于对抗后赵的前沿阵地,危险重重。
刘正轩将军立下赫赫战功,是否应安排到更安稳且重要的地方任职?”
王敦脸色一沉,反驳道:“正因为乐安郡危险,才需要刘正轩这样的猛将。
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