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球体内的机枪一抬,斜口向天来了两发,提醒两人快点。
俩倒霉蛋吓的一缩身子,无可奈何的撕掉左胸上方的蓝军演习标志,代表阵亡或被俘了。
圆球没押解俩飞行员到战俘营,反而又是模组一收,机枪重新收回了球内,外表又成了一个圆滑的球体,一个启动,就抛弃两人滚走了。
“我们是怎么被击落的?”
驾驶员灰头土脸的问一旁同样灰头土脸的火控官。
火控官竖指朝上方点点:“那些虫子,会飞的炸弹,妈的还是实弹,差点炸死我们。”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驾驶员愣愣的看着西北部的天空,东南方向飘来的黑云,如今已经过境,估计快飞临装甲旅的上空了。
反正倒霉的肯定不止他们两个!
“谁知道,我就知道挂着骷髅头的演习,会遇上黑科技,可没想到黑成这个样子!”
火控官俯身在砂土地表上寻摸着什么,一块明显不属于眼镜蛇机体碎片的斑斓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弯腰捡了起来,翻来覆去的看,“这是无人机么?”
“…肯定是。”
驾驶员同样在附近捡起来一块碎片,拿着对火控官一比划,“你看,这商标你熟悉吧?一只玩魔方的兔子,尽管只有半只!”
“什么?”
火控官闻声脑袋嗡的一下,满脸的不可思议,“我们的武装侦察直升机,被魔方兔子的送餐无人机击落了?”
俩倒霉蛋当然不是被送餐无人机击落的!
只不过,机体不能浪费,打仗兼做广告,才是商业战争公司与国家战争的不同。
实际击落“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是“蜂群”。
当然,是“蜂群”的民用版本,真正的“蜂群”在五角大楼都是绝密,对约旦军队使用军用版本的“蜂群”,那不是欺负人,是太浪费了。
“蜂群”是基于荣克“无人战争系统”狂想的产物之一,基于模糊计算,计算机自动识别与人力交互的双重控制。
一万只蜂,本身没有地形匹配等系统,而是根据中央指挥系统,依照统一的预设程序,扑向预定地点,按打击序列攻击威胁度不等的目标,这是计算机控制技术。
但是,一旦发现例如“眼镜蛇”武装侦察机等单独目标,操作员就能接管附近的蜂群,从中挑选出需要控制的部分,组成打击单位,接管计算机指挥,手工完成战术打击。
每一个打击单位,打击序列,都在中央指挥系统的存储器中,引发攻击的信号,已经标明在了需要打击的目标中。
这是仿生原理,仿照的就是大黄蜂,不是变形金刚,是自然界的大黄蜂。
负责巡逻的大黄蜂,体内有一种被称为信息素的体内化学物质,发现蜜蜂巢,就是一个隐秘的标记。
然后,飞回去,会带着二三十个士兵,循着化学信息回来,30只大黄蜂就能3小时内杀光30000只蜜蜂。
大黄蜂的针刺,会分解出一种腐蚀力极强的酶,可以分解人体组织,个头不大,照样杀人。
而且,被大黄蜂喷出的毒液沾染,这就是一种记号了,数十公里外的援兵,都可以循着记号追踪敌人,发动攻击。
“蜂群”就是利用了这一仿生原理,不用精确操纵每一只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