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芳明是词语吗 > 第660章 河东之剃(第2页)

第660章 河东之剃(第2页)

「凡反叛者,一律枭首示众。

」他的语气依旧平静,「但家眷奴仆,全部强制剃发入籍,归入猛安谋克,子孙世代为金国顺民。

猛安详稳一震,心中泛起一丝寒意。

此策看似宽松,实则比以往更为歹毒——因为反叛者的血脉会被彻底断绝,他们的子孙将被金国吸收,身份再无法复归。

反者死,顺者不可复汉。

完颜希尹背手而立,望着晨曦中的太原城,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笑意。

此策一出,百年之后,中原人还会记得大宋吗?

自金国推行新制以来,各地百姓纷纷剃额入籍,而祁县,这座太原府南郊的小城,却爆发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反抗。

起事之人并非绿林豪杰,也不是残存的宋军义士,而是城中百姓。

起因不过是几名读书人、公吏与手工业匠人拒绝剃额,被金兵当街鞭笞游街示众,城中民众义愤填膺,群起攻杀监斩的猛安详稳,劫狱救人,推举前宋县丞王汝谦为首,宣布抗金守城。

消息传出,太原震怒。

完颜希尹调遣自己正红旗麾下猛安与镶黑旗完颜娄室部两路大军自南北合围,要用血洗此城,以儆效尤。

祁县的城墙不过一丈多高,城内也无精兵强将,只有百姓数万。

面对金军的合围,王汝谦带领百姓四处收集兵器,城中铁匠连夜打造长枪、刀盾,妇孺搅和米盐,煮沸后倾泼城墙,以备守城之用。

金军兵势汹汹,完颜娄室素以骁勇善战著称,麾下镶黑旗猛安早已列阵城外,举弓放话:「凡剃额投顺者,可免死;否则屠城!

城中百姓齐声怒骂,无人应答。

金军在北门架起云梯,猛安部众沿梯而上,刀盾手攀爬至半途,便被城头百姓滚木擂石砸得头破血流。

热油倾泼,云梯燃烧,金兵哀嚎坠地,尸横遍野。

城南,完颜希尹的猛安破开外城,直逼内门,眼看便要杀入,城内百姓却已将街道挖掘成壕沟,又在各处筑垒,妇人小童都拿起刀叉棍棒,顽强抵抗。

激战三日,金军损失惨重,竟无法攻下区区一座小城。

完颜希尹震怒,下令「屠绝此城,不留一人」,正红旗与镶黑旗两路大军昼夜攻杀,金兵以火焚城,四处浓烟滚滚,哭喊之声震天。

王汝谦率领最后的城中残军退守县衙,书写给江陵行在的遗表后投笔高呼:「我等非宋官、非宋将、非宋兵,然不为金奴,愿以此血告天下——中华尚存!

说罢,仰天长笑,提剑冲出,与金军血战至死。

入夜,金军破城,城中百姓拼死反抗,无论老幼皆手持武器,与敌人厮杀到底。

城破之时,妇人投井,儒生自刎,手工业者、商贾、农人无一人投降,乃至婴孩亦被母亲亲手掐死,不愿落入金军之手。

金兵入城三日,尸横遍地,血流成渠,屠尽全城三万余人。

血色晨曦下,整座城池化作死地,街巷间唯有焦土与尸骨。

完颜希尹立在城头,冷眼望着残破的城郭,沉默片刻,轻声道:「……凡不剃辫者,皆死。

他终于明白,「留发不留头」该如何执行了。

五台山的清晨,山风凛冽,云雾缭绕,往日隐修的禅院、藏兵的山寨,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沉闷而压抑的气息。

高胜负手而立,站在悬崖边,俯瞰山下密林间那条熟悉的小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