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雁回时 > 第150章 围场(第2页)

第150章 围场(第2页)

晏辞利用休沐的时间,让家丁拉着他围着都城近郊转了一圈,稍远的地方也去了,也去兵马司问了历年围猎的地方,别处也能问,严家到底亲近些,听说他是给官家选围场,还派了家中子弟陪同。

“不用,孩子还要练球备着中秋球会,不耽误他的时间。”

晏辞拒绝。

他有老弟陪着,晏赋不做官不读书的,吃喝玩乐还是门通,往年间也常跟着朋友出京打猎。

严家人说话好听,说是让小辈跟着晏辞学点文气,别每天风风火火的没个定性。

晏辞想着父亲是念着严家的好,父亲在京的时候,严家礼数也做的到位,想维护好两家的关系,就要加强往来。

就没推拒,本来不想带儿子的,这会把识德也叫上,有同龄人不会觉得不自在。

围场首先要通大路,如果临时要修路,那费用就高了,其次要远离民田,虽然围猎会在收割完毕后进行,但是老庄稼人说土踩实了庄稼就长不好。

圣驾出行,那么多人,来来回回的,什么土都踩结实了。

而且一个长期的围场,不能搭帐篷应付,起码得修一座小型行宫供官家休息。

地太平了不行,还是得有山有水有树林。

总之大半个夏日得闲就往外跑,人都晒黑了,总算让他寻到两个地方,广武山,依山傍水,地势险峻,兵家必争之地,再有一个紫燕岭,岗峦起伏,树林草甸,严家那小子一看就说这地方肯定多野猪,麂鹿,摩拳擦掌就想召朋唤友过来试试。

地方选好,再叫上工部的人走一趟,估算两地工程造价,工部的人一到广武山就说好,这里依靠水路,原材料运输简单,修建就事半功倍。

行宫直接建到山顶,俯瞰长河,背山面水,不用钦天监看都是好风水。

再到紫燕岭,这地也不错,行宫可以藏于北麓,水路运输补给不太方便,还要中转,好在可就地采石伐木,能弥补一二。

工部自然希望是广武山,地方大,修就是个大工程,修个两三年,个个都油光水滑。

但是晏辞比较了两地行宫用料,还是属意紫燕岭。

写了一份详实的折子,包括选址,行宫成本,以及出资比例,意思是既然是官家想要围场,从自己私库里多少掏点。

然后交给了户部尚书。

杨思义看到晏辞就要问他去和官家说了没有,官家老是问,总这么拖着不是问题。

“大人先看看我的折子。”

晏辞表示。

杨思义看完后抬头,“骗人的吧,修个围场只要这么点钱?”

“我请工部的同僚去看过,大概估算,这还是往高了估,那地方人烟稀少,山上行宫修到百间差不多,其余人在山下,简单修点平台,临时搭个帐篷也能住,陛下去围场也不过三五日,足够了。”

杨思义啧的一声,然后又是老生常谈的朝廷没钱。

“大人。”

晏辞笑道,“你我都知道,从江南抄没的钱财有多少,官家心里清楚,所以他才会这么想要,往年间他哪有这么坚持,我想着户部这点事都不满足,官家心里也许会嘀咕,这钱不给他用,又流到谁的腰包?”

杨思义明白,晏辞既然弄出这份奏折来,只要上交给官家,官家必定是龙心大悦的,这本该是他独享的功劳,现在愿意给他看,意思就是让他领这份情。

明明是他刻意刁难,晏辞能做到这点,心胸宽广,可以处。

“你说的有道理。”

杨思义说,把折子放进袖笼,“不日我就面呈官家。”

晏辞应好。

杨思义看他,“今日无事,去我家喝酒?”

“大人邀约,自无不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