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说人生还很长,实在没必要一开始就着急用功,一辈子读不完的书,我怕他日后生倦。”
宋时说到晏子衿的亲事,她年岁还小些,亲事竟是差不多可以定下了,“是你大哥岳父做的媒,他学生家的孩子,年纪小小,已经中举,进士只是早晚的事。”
现在定亲,等过两年晏子衿及笄,再选日子过门。
那家也是书香世家,家风规矩都是极好的,孩子比子衿年长两岁,听闻并没有安排妾室通房一流,只顾读圣贤书呢。
“我只一点担心,那家是长子,子衿嫁过去要当宗妇的,怕她承担辛苦。”
“母亲是无谓担心。”
晏子归笑说,“我看子衿年纪虽小,主意却正,嫁到哪家去都会是一位好主母,都是母亲教养的好。”
“这人的脾性还是娘胎带来的,我不敢居功,晏贞英当初也是我教养的,现在这般田地。”
宋时摇头。
晏子归看她,“她托人带信给你了?在你跟前长大的姑娘,心疼了也是应该。”
“我没有心疼。”
宋时忙摆手,“她现在的处境都是她咎由自取,曾经我也劝过,她既然不听,自然就和我没有关系。”
莫欢到底舍不得儿子一个人流放,晏辞找了关系,她出了钱,给晏识道在南阳谋了个官,一家人去那里团聚。
晏贞英是久久等不来家里的信息,再使出自己的首饰打听,才知道他们都离开京城,只留下她一个人。
代王犯的谋逆罪,现在还能留的性命就是侥幸,当然能跑就跑,难道待在这等着翻旧账。
侍卫嗤笑晏贞英痴心妄想,自己的原因连累了家人,还想着家人来搭救吗?
晏贞英腿软站不住,怎么是她的原因?明明是她爹为了攀附代王,把她送了过来,现在他们一跑了之,留她一个人在这。
好的时候一家子骨肉至亲,坏的时候就她一个不是人,哪怕是给她传个信,带句话呢。
她好蠢啊,第一次婚姻不顺,第二次还是为了他们口中的好,选了一个火坑。
她这会才想起宋时的好来,明明宋时两次都提醒过她,她怎么就不听呢,她有限的人生里,得到的温暖都来自于宋时,可笑她竟然还生气宋时对她和晏子归不能同比。
晏子归是她亲女儿啊,而宋时对她这个侄女,已经仁至义尽,是她不知足。
晏贞英是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宋时,但是不是求救,而是忏悔,说她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现在人生已到末途,回想来只欠一句对伯娘的对不起。
继母不慈,父亲只口头上疼爱,祖母更是功利,可笑她,偏偏把伯娘的真心当假意,伯娘疼她一场竟是白疼了,此生无以为报,下辈子再衔草结环,报伯娘的大恩。
当时丁妙双已经收拾行李上路了,碧云小心观察宋时的表情,生怕她看了信又心软,给娘娘找不痛快。
好在宋时看完只叹气沉默一会,烧了信就当没有这回事。
多余的善心可以给街上的流民乞丐,他们还能有个真心实意的磕头,晏贞英,宋时是真的不敢再信她。
“其实除了不能出来,她在里面的日子不算太差,毕竟还是姓晏。”
别人也不敢欺辱她,“但是出来,代王活着的时候,肯定不能想了,等代王去后,陛下开恩,能出来找个山头修行也算不错的结局。”
“代王犯的是杀头的大罪,你可千万别想着替她开口,左右是她自己选的男人,受着就是,她自己亲爹尚且不管,我出面管了,最后还是我的不是。”
宋时安慰晏子归,“你爹已经分家,你和她除了这个姓也没有旁的联系,你不要管别人说你凉薄。”
“有眼睛的人都看的明白,当初她那张狂模样,若是代王胜了,你还没有她现在这样的结局。”
“那没眼睛的人,就爱睁眼说瞎话,你无论怎么做他都会挑出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听不管,随他去吠。”
晏子归笑着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