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进了现场大部分人的心坎里。
当的陈波鸣院士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场所有航天领域的院士专家和工程师全都将眼巴巴的目光投递了过来,看向了徐川。
面对众人渴求答案的视线,徐川微微一笑,轻松的说道。
“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顾名思义,它的核心机理便是等离子体中磁断裂重联机制。”
“其反应是由具有相反分量的磁力线相互靠近引起的。它能够将磁能快速转换为物质的热能、动能和高能粒子的非热能。通过微调磁场进行节流的同时,喷射出等离子体团,形成远比常规等离子体喷射更高的推力。”
听完徐川的解释,陈波鸣院士愣愣的看着徐川,开口问道:“太阳爆发现象、日冕加热现象中的那种磁重联机制”
徐川微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还没等他说话,陈波鸣院士便迅速追问道。
“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虽然以前观测到过磁重联把暗条的磁扭缠快速释放出去的物理过程。”
“但仅仅都只是发现和观测而已,我没听说过有哪位学者对磁重联磁纽缠的背后形成机制做出理论性的解释”
说到这,他皱着眉头认真的思索了一下,迟疑的补充道:“至少我没有听说过。”
说着,陈波鸣院士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的专家学者,试图从他们的脸上寻找答案。
然而让他更困惑的是,除了下蜀航天基地这边的常华祥院士以及研究构造这台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那位牧伟晔研究员外现场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脸上几乎都带着和他一样的困惑。
似乎大家都没有听说过这套理论来着。
厂房内,徐川微微一笑,开口道:“理论在几年前我就已经完成了,下蜀航天基地这边的研究正是基于我完成的论文而进行的。”
“只不过因为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技术的重要性,那篇论文我并没有发表对外公开而已。”
思索了一下,似乎是觉得这个解释有点不够,他接着补充了一句:“如果你们有关注《探索物理学》的话,应该对前几年我发表的一篇名为《磁流体中的磁湍流稳定性理论研究》论文有记忆。”
“它就是《电子磁流体中的磁重联磁纽缠稳定性理论》中一篇分支理论,只是相对比前者来说磁湍流稳定性理论并不是什么敏感资料,所以我就顺手发到了《探索物理学》期刊上。”
听到这话,人群中一名带着眼镜的研究员似乎想起了什么,快速的询问道:“星际领航公司的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
“那台将推力做到了750n的电推进引擎,听说就是以《磁流体中的磁湍流稳定性理论研究》这篇论文为基础研发的。”
听到这个数字,徐川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笑着道:“你是说腾讯的pony马总创建的那个航天企业是吧。”
人群中,这位戴着眼镜的研究员用力点了点头:“我之前听一名同事聊起过这个,当时大家都在羡慕星际领航居然能将电推进做到750n的推力。”
“这已经是仅次于您研发的空天发动机了!”
徐川笑了笑,道:“看样子他们的研究进度很不错啊,居然能这么快就将推力从150n推进到750n。”
听到两人的谈话,现场其他航天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也反应了过来。
那位马总创建的星际领航公司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他们中还有极少数的人曾‘指导’或给这家企业提供过意见与咨询。
毕竟对方给的价格是不少人都难以抗拒的。
只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的研究成果居然还和眼前这位徐院士有着关系。
而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台创造了民营企业中最大推力的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居然仅仅是眼前这位研究成果中的一篇分支理论。
仅仅是一篇在他看来无关紧要的论文,就创造了突破记录性的磁等离子体动力推力器。
更别提还有眼前这台能将航天器推进到十分之一光速的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了。
甚至这还仅仅是他前几年做出来的一份并未正式公开的研究成果。
这人在私下里到底还研究了,藏了多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