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东接过笔,低头看了看面前第一个粉丝递来的物品——竟是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外套。
他笑着打趣:“兄弟,这外套挺有年头了啊,签上去不会蹭掉吧?”
粉丝连忙摆手:“不会不会,东哥你随便签,我回去就找相框裱起来!”
李文东不再多言,手腕轻抬,笔尖在牛仔外套的背面龙飞凤舞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笔画潇洒有力,一眼就能认出。
刘逸菲那边的氛围则温柔许多。她接过粉丝递来的专辑,纤细的手指握着笔,一笔一划地认真签名,还会偶尔抬头对着粉丝笑一笑,轻声说句“谢谢支持”。
有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递过一张画着刘逸菲卡通形象的画,她更是眼睛一亮,轻声夸赞:“画得真好看,谢谢你呀。”
排队的人里,大多是像这样拿着衣服、专辑或者手机壳来签名的,只有极少数人带了本子。
轮到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时,她红着脸递过一本笔记本,声音细若蚊蚋:“东哥,我……我特别喜欢您演的《那些年》,能给我写一句鼓励的话吗?”
李文东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祝你学业进步,天天开心。”
说着,便在签名下方添上了一行清秀的小字,女生接过笔记本时,眼眶都红了,连连鞠躬说“谢谢”。
就在李文东低头给下一个粉丝签名时,一个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有些磨损,身上穿着一件格子衬衫,手里拿着一张折叠起来的报纸,正站在队伍的末尾,略显拘谨地看着他。
等轮到男人时,李文东忍不住笑着问:“大哥,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追星啊?”
男人闻言,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哈哈,年纪大也能有偶像啊。我们全家都很喜欢看你的电影,我儿子还经常听你唱的歌,说你是‘全能艺人’呢。”
“谢了,借你吉言。”李文东接过男人递来的报纸——报纸的文娱版正好印着他的采访,他拿起笔快速签上名字,递回去时补充道,“我会继续拍多点好看的电影,不辜负大家的喜欢。”
男人接过报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包里,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又开口问道:“对了,东哥,你平时关注足球吗?你对国足怎么看?”
这个问题一出,周围原本喧闹的氛围瞬间安静了几分。
李文东愣了一下,随即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国足?它实在是太伟大了,贡献了自己,成全了他人。嘿嘿,说起来,我就是靠国足发财的。”
这话像一颗炸弹,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满是古怪——毕竟谁都知道,国足这些年的成绩并不算好,“靠国足发财”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反话。
站在最前面的几个粉丝甚至下意识地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等着李文东的下文。
男人也有些惊讶,推了推眼镜问道:“你是靠国足发家致富的?可新闻里不是说,你早年是靠唱《老鼠爱大米》去各地路演,才赚到第一桶金的吗?”
“《老鼠爱大米》确实帮了我大忙。”李文东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这首歌火的时候,我跑了近百场路演,确实赚了不少钱。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买下这首歌的版权也是需要钱的——具体花了多少我记不太清了,不过至少在50万到100万之间。”
“哇!”人群中立刻响起一片惊叹声。
站在旁边的双马尾女孩忍不住小声跟同伴说:“04年的时候50万可不是小数目啊!我爸妈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块。”
另一个男生也点头附和:“我之前看采访说,东哥是从贫穷家庭出来的,全家靠他爸打工维持生活,他那时候哪来这么多钱买版权啊?”
议论声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李文东耳朵里。他没有解释,只是朝着众人笑了笑,目光重新落回中年男人身上:“你刚才问我怎么靠国足发财,其实很简单——我有几次在足彩里买它输。”
“买国足输球?”男人皱起眉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你也太看不起国足了吧?虽然他们成绩不算顶尖,但也不至于总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