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到民国时的北方形意流派,如祁县戴氏(戴龙邦)、河北李氏(李洛能)、河北郭氏(郭云深),乃至刘奇兰、张占魁、孙禄堂、李存义、李书文、薛颠等等国术大师,全是曹继武这一脉。
先不说这拳威力有多大,是不是有传说中那么能打,就说影响力。
关键的是,这可是始创宗师原谱。搁中,这就是开派祖师亲笔手书的真传秘籍,更是宗门令信,代表意义和政治意义高到爆表。
说简单点,把这谱给谁,谁就敢拍着胸口说:老子才是正宗!
不信?
举个例子: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同步启动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申报工作。
当时,同时申报形意拳的有二十多家,包括京城、天津、广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等十个省。
最多的是河南、河北、山西、天津,每个省都是三四个市同时申报。
这个说我才是正宗,那个说你正个鸡毛,我的传承才最全。第三个说吵个锤子,来,咱们比划比划。
当然不可能比划,就只能打嘴炮,文化部被吵得头大。最后联合国家体育总局,两个单位联合调研,历时两年,最终裁定这一批先申报三家。
分别是河北深州、河南周口和漯河、山西晋中。
但既便是这三家,还是谁也不服谁:凭什么你是新增项目(主宗),我却是扩展项目(分支)?
三家各有所长,各有传承和文化特色,确实不好衡量,文化部综合考量:索性三家一起,都是新增项目。
但不能都叫形意拳或心意拳,不然就成笑话了。然后让三家改名字:河北叫形意拳,山西叫心意拳,河南叫心意六合拳。
不管是哪一家,不管叫什么拳,都是姬际可始创的心意拳。而这三家之所以能在二十多家中脱颖而出,甚至不得不让上级部门综合考量,让三家一起申报,原因就在于完整的历史传承体系和影响力。
可想而知,这本拳谱一旦面世,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转念间,林思成又翻了翻。别说,拳谱还挺全。
他仔细收拢好,抬头看着摊主:“也别五千了,两千,我给!”
两千?
这破玩意,两百都嫌多。
但梁子架到了这地儿,松口就是弱了气势,以后还怎么在这一片混?
五千,一个籽儿都不能少……
摊主正要说话,有人喊了一声:“东子,差不多行了!”
摊主愣了一下,伸着脖子看了看:围观的人群中,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打了个手势,意思是让他见好就收。
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既然是团伙,那肯定有老大。刘东眼瘸,但老大的眼没瞎:这几个小伙可不是那一对外地夫妇,人生地不熟,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一是操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这会正抱着膀子冷笑的那个。这人肯定是京城本地人,穿着也不差,更怪的是被这么多人围着,竟然一点都不怵?
搞不好,就有点来路。所谓京城的官多,七绕八绕,说不准就能找到点什么关系。
二是站在最后面,长的跟铁塔似的那个壮汉:看体型就知道,这人不是司机就是保镖。
能带的起保镖的,得是什么人?
以及这会拿着书,几个人里面最年轻,却最沉稳的年轻人:太淡定了,从头到尾气定神闲,波澜不惊。
不论是刘东子破口大骂,还是暗暗威胁,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更关键的是,不论他说什么,剩下的三个都言听计从:说让戴眼镜的捡书,戴眼镜的就捡书。说让说京片子的别吵,京片子就住了嘴。
特别是那个壮汉,两只眼睛一直盯着年轻人,好像生怕他有个闪失。关键的是,若有若无间,从壮汉身上透出的那几丝彪悍之气。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中年人越出人群,刚要说点场面话,又猛的一愣。
他抬脚的一刹那,只觉脸上一凉,像是马上就会有一把刀刺过来的那种感觉。
下意识的抬起头,铁塔似的大汉肌肉紧绷,双眼如鹰,紧紧的盯着他。
这能是普通的司机或是保镖?
操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