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员工:
【[电影·没有开花的树林]我的评分:★★★★★
看完了《没有开花的树林》宝岛首映,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就好像一个人跳下海游泳,游着游着海水变成了酒精。影评完全是在梦里写的,大家海涵。
注意,内涵海量剧透,海量剧透。打算看电影的朋友不要往下观看。
我很想不剧透,但不结合这个故事,我无法对这部电影做出任何评价……
以下是正文------------
[五首诗歌:一个好女儿,粗野的孩子,虚无的灯塔,没有开花的树林,永恒的幻影]
观影之前做功课是我的习惯。《没有开花的树林》定档之前叫作《安娜多丽雅》,处于商业考量,最后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出于好奇,我搜索了一下《安娜多丽雅》的出处,发现它来源于古希腊抒情女诗人萨福的诗歌。
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所抒写的诗歌内容,大多数是她的学生、女伴甚至敌手。绝大多数是女性。她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女性的小王国。@电影没有开花的树林官宣时的文案,也出自她的诗作。
为此,赴岛参加首映礼之前,我通读了一遍萨福的诗集。以防电影中出现与之有关的意象,而我不识得。
这个决定果然是正确的。《没有开花的树林》一开场,就出现了一首歌。
·第一首诗歌·
“我有一个好女儿,她的模样好似金花几朵;我爱的克勒斯,我宁要她,不要全里底亚和可爱的累斯博斯岛。”
——萨福《女儿》
影片开场就是一个老年人的回忆。这在电影手法里也是经典剧目了。出于对两位演员年龄的刻板印象,我以为歌曲中的“好女儿”应该是赵乐乐。
影片随着老人的回忆推进。赵乐乐确实出场了,但所作所为实在和好女儿不沾边。一上场就抽下人鞭子,作弄仆人,大骂父亲新上任的副官。人憎狗嫌,天地难容。
就在又一鞭子即将落在副官身上的时候,一只手握住了赵乐乐的鞭子。
这就是林枫语的第一次出场。
林枫语首次出场,是以赵乐乐义姐的身份。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赵乐乐不能乱打人。从两人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教育已经进行过许多次了。林枫语与赵乐乐截然相反,温柔理性,知书达理,在赵公馆中人缘很好。
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林枫语在赵公馆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高。赵公馆分为前后两楼,前楼是赵城、赵乐乐父女的领地,后楼则是女子唱诗班居住的地盘。林枫语在这时仍然住在后楼,想要找赵乐乐,只能不断地从后楼往前楼跑。
电影这里的画面设计得很妙:两座楼相对而立,中间只有一座天桥相连。天桥架在空中,林枫语一日一日、一次一次地在桥上走过。
前后楼是阶级,是秩序,是赵城规定的权力结构。前楼代表父权制下的正统地带,仅有男性和男性的血缘产物才能涉足;后楼则是父权制下的女性堆放区,女人们以赵城所有物的方式存在着。但林枫语主动突破了这一权力结构,向前楼渗透而去。
我暂时不能剧透林枫语的身份,但林枫语从后楼奔赴前楼的行为,正好暗合了开篇的歌曲——林枫语从“后楼人”向“赵城义女”身份的转变,不正是“我有一个好女儿”吗?
铺垫完林枫语这位义姐后,电影回到了赵乐乐身上。
·第二首诗歌·
“阿狄司,很久以前我就爱你,那时对我来说,你还是一个粗野的孩子。”
——萨福《但是你,猴子面孔》
第二首诗歌并非以歌曲的面目出现,而是以画作。
在赵乐乐房间中,有两幅画作。一幅是一张丑陋的猴子脸,另一幅是一张粗野大叫的小孩子。乍一看,这两幅画的存在,是为了佐证赵乐乐性格乖张,喜怒无常;但影片曾多次给这两幅画特写,其中的意味,便不言自明了。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赵乐乐对林枫语的情感转变。赵乐乐的回忆和现实双线并行。先是回忆了她和林枫语的初遇,以及两人间的相处和种种交锋。赵乐乐总是挑衅和胡闹的一方,而林枫语则是包容和教导的一方。再从回忆中挣脱出来,看向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