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似乎是副总裁吕海颖的地位最高。
邢宏宇在彼此介绍之后出现一个大致的判断。
他对于这位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好像是很久前就跟着俞总创业的元老,大概在碳硅数据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功劳吧。
邢宏宇没有过多的倾诉欲,权当是来上上课,但他也没有藏私,谈到自己为微视设定的降低内容创作的考虑。
他注意到吕海颖频频点头,心里觉得有些安慰,碳硅数据这边的姿态还是很低的。
“邢总,我有琢磨过内容产品这方面。”吕海颖等到邢宏宇喝水的时候出声,“如果要具体来做,我觉得这类内容产品在运作的时候都要先抢夺制高点,然后再推动它的蔓延。”
邢宏宇不置可否:“制高点?怎么个抢夺法呢?”
“这类移动互联网的新产品,最主要的用户群体还是中青年,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喜欢和比自己年轻的人建立联系。”吕海颖举了个具体的例子,“就好像当初的脸书,它是先在哈佛学生里流行起来,然后扩散到青少年,再接着向更广泛的人群扩散。”
她继续说道:“更通俗一点吧,一大群人都是喜欢更具有性吸引力的人群,喜欢帅哥,喜欢美女,他们总是能更吸睛,是有利于软件的前期运营的。”
邢宏宇思考一会后说道:“目前的微博在秒拍上发力是利用明星效应来推动,也算这样吧。”
“不不不,微博的秒拍还是在做微博,像微视这样的产品是要做一个新的微视。”吕海颖存在不同意见,“要做一款内容产品,明星效应可以利用,但更多的可能更生活化的帅哥美女看起来更有实质的传播性,明星嘛,都是在粉丝群体里打转。”
邢宏宇忍不住微微点头,这倒是。
“我觉得微视在推广的时候需要更具化运营的重点。”吕海颖侃侃而谈,“这种内容类产品,要先攻克枢纽,然后再向其它区域蔓延,微视应该从一二线城市起步,嗯,就好像,如果一款产品想在海外做起来,那就先抓美国,再顺势进攻欧洲,这是一个道理。”
邢宏宇有了更多探讨的乐趣,称赞道:“吕总,你的思维很清晰啊。”
吕海颖微微一笑:“我就是感兴趣的稍微研究了一下。”
邢宏宇想着对方的身份与此刻所在的位置,笑道:“看来碳硅数据做最新热点是有心得的,你们本身是一家做内容产品的公司,就有这种经验。”
“不,碳硅数据不是一家内容公司。”吕海颖否认了这种定义,“如果碳硅数据真要来做短视频,虽然短视频这种产品的定位是内容平台,但背后支撑它的公司更多的要在技术和算法上发力。”
邢宏宇沉吟不语。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本身就很碎片化,像微视那种内容产品,又要降低创作门槛。”吕海颖提到一个邢宏宇还没做到的阶段,“如果创作门槛降低了,必然是用户内容的大爆发,很多内容涌进来,如何把内容推介到合适的人面前,如何为内容筛选流量,这就是很关键的问题。”
“这种能力其实不容易,移动互联网的UGC平台在降低创作门槛后至少要有三重的考验。”
吕海颖竖起三根手指:“一是人和信息的匹配要有高效的推荐算法,二是用户增长本身的高效与留存,三是高效的商业化。”
她说到这里又为第三点稍加解释:“如果没有高效的商业化,单纯做一个烧钱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很难做到很耀眼的规模。”
邢宏宇沉吟不语,你这个……
他觉得后背有点出汗,转了几圈的念头才说道:“吕总提出的要求很高,企鹅目前做起来也很有难度。”
怎么说呢……就是说,国内目前还在摸索阶段,之前还在讨论是独立还是内置、是15秒还是6秒、是极简还是滤镜……冷不丁的讨论这种更前瞻的发展阶段……
邢宏宇心中莫名冒出两个字——内行。
很内行哈。
他不自觉的坐直,继续就内容产品与公司体系等问题往下探讨起来。
这天下午结束交流,邢宏宇有些意犹未尽,但临港之行还是要结束了,他需要回家继续考虑自己个人的未来。
第二天下午,邢宏宇乘坐航班,返回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