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小布殊总统在国会山演讲,并成功促使三州回归后的第四天。
地点:美国陆军第75游骑兵团第1营,驻地,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
第75游骑兵团这支精锐的空降轻步兵部队,还是很牛叉的,在二战、越南、格林纳达、巴拿马等多次军事行动中的卓越表现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座右铭“Rangers,LeadtheWay!”(游骑兵,做先锋!)在不少影视剧里都出现过。
老美的片还是不错的。
话说回来,然而,再辉煌的部队,也难抵时代洪流的冲刷。
斯图尔特堡内的气氛,与其精锐的名声相比,显得有些异样。
训练场依旧有士兵在操练,但那股精气神,仿佛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灰霾,装备的保养状况能看出在尽力维持,但细微之处难免有些疏漏。
最重要的是气氛,一种焦躁不安和被遗忘的情绪弥漫着。
营区深处,一排排的营房看起来还算整齐。
今天,营房里外显得格外“干净”和“安静”,因为师部的大人物要来视察。
第1营的士兵们提前得到了通知,所有不当值的人员都被要求在营房内待命,整理内务,迎接检查。
代号“矛头”的查理连下属的某个排的宿舍内,十几名游骑兵士兵已经笔直地站成了两排,他们穿着标准的陆军作战服,但细看之下,有些人的靴子磨损严重,有些人的作战服洗得发白,甚至带有不易察觉的补痕。
站在队伍最前方的,是该排的一级军士长卡尔文·哈里斯。
他是个黑人壮汉,脖子粗短,眼神锐利如鹰,腮帮子紧绷,他是职业军人中的职业军人,服役超过14年。
站在队伍末尾的,是二级军士长大卫·威尔逊,他年纪比哈里斯稍长,脸上刻满了风霜和疲惫的皱纹,他同样是一名老游骑兵,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是排里的定海神针,平时待人温和,颇受年轻士兵爱戴。
两个人是班里的正副班长,同样也是战斗排的补充干部,如果排长挂了,他们就接替指挥权,所以,美军的军士长权力还是大的。
脚步声由远及近。
门口光线一暗,一行人走了进来。
领头的是第75游骑兵团所属师的师长,罗伯特·李少将,他大约五十岁年纪,将军服熨烫得笔挺,跟在他身后的是师参谋长,以及第1营的营长和几名参谋军官。团长今天恰好去师部开会,并未陪同。
按照第75游骑兵团的编制其实是没有传统师单位的,但是美墨冲突发生后,序列被打乱了,在边境冲突里他们也是损失惨重,然后就重组了,但还是隶属于美军“精锐部队”。
“立正!”
一级军士长哈里斯用他特有的洪亮声音吼道。
“唰!”两排士兵动作整齐划一,脚跟并拢,胸膛挺起,目光平视前方。
李少将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微微点了点头,他缓步从队伍前面走过,目光从每一张年轻的、或不再年轻的脸上扫过。他偶尔会停下脚步,问一下士兵的姓名、籍贯,或者拍拍某个士兵的肩膀,说一句“士气不错”、“保持下去”之类的套话。
跟在他身后的营长神经紧绷着,生怕出什么岔子,他们太了解基层的情况了,欠饷数月,物资短缺,怨气早已积累到了临界点,只是靠着游骑兵的传统荣誉感和严明的纪律在强行压制。
也不知道领导过来干什么?
难道觉得自己的人格魅力能比得上金钱?让兄弟们都冷静?
不否认有这样的人,但极少极少。
李少将走到了队伍末尾。
他停在了二级军士长大卫·威尔逊的面前。
威尔逊的年纪和军衔,在基层士兵中算是很高的了,李少将多看了他两眼。
那么老的…士兵不多见。
“二级军士长威尔逊?”李少将看着他的姓名牌,语气还算平和。
“是!长官!”威尔逊的声音有些干涩。
李少将点了点头,似乎打算像之前一样,说两句勉励的话就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