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伊塔纪元虾写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子派(第3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子派(第3页)

根据零碎信息,火种认为三皇子郡主和二皇子齐王,这两伙人的同一伙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日常两名政敌在朝廷上掐来掐去,实则关系相当不错。封建帝王喜欢朝廷平衡,而不是被某人或者某势力掌权,名为驭臣之道。

暂时把二皇子三皇子统称为夺嫡派。

夺嫡派面临的问题是以虞渊为首的实职官员并没有真心归顺,为了获取永安关布防图,夺嫡派一石二鸟,不仅收买自己偷到布防图,还可以破坏火种的团结。

假太子赖上华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鸡血暴露了他的身份,考虑到天下苍生,华珊说不定会干一些不利于团结的事。

直到现在,还是火种和夺嫡派之间的战争。

太子呢?丁时可是上报了铁甲兵,还被御史台和提刑司审问。虞渊也会见了太子亲信知州,说明了情况。如果太子这么蠢笨,北面王家军就足可以攻破京城,不需要南面的20万大军。所以,问题重点在太子会如何出场,怎么参与这件事。

答案现在出来了。

表面上看,舞弊案不利于太子,其目的不仅抹黑太子太傅和太子,还把太子牵扯进来,逼迫太子到永康道州府查明科举舞弊。

深层次的思考,这或许是太子的机会,有了舞弊案,他才能从京师抽身到州府。在夺嫡派看来,太子被绊在州府,虾皇奄奄一息,是最好发动叛乱的时机。太子的目的是希望能虾皇死前,把夺嫡派炸出来,由虾皇来解决他们。

因此,张孔有可能是太子的人,也可能是夺嫡派的人,目的是把太子从京师钓出来。真相是什么呢?丁时相信张孔只是一个工具,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是哪方面的人。

要如何找到真相?并不难,只要知道张孔是否故意杀害赵大。

第一种可能:张孔故意杀害赵大,把尸体扔进河中,塞入信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发现尸体,进而怀疑有人替换了童生的身份。

第二种可能:张孔被迫杀害赵大,匆忙处理尸体,把通知信塞进赵大包裹中,目的是误导调查。

这两种行为的结果是一致,第一种是目前情况,张孔被发现,被审问,说出了诬陷太子太傅的任务。太子为了太傅,离开京师前往州府,这是一种主动行为。

第二种,太子被拖下水,被迫离开京师前往州府,这是一种被动行为。

对于太子来说,当然要掌握主动,他可以用替身前往州府,消极调查,等待夺嫡派出手。自己则藏在京师,给夺嫡派致命一击。

如果是第二种,太子必须真身前往州府,展开积极调查,早一日查明真相,早一日为自己老师恢复名誉,为自己赢得士子的心。

想明白这些事后,丁时继续审问张孔,实际上他已经知道了真相。

张孔是童生,是永安县本地人,他的身份难以捏造。作为书生,要让他在短时间砍下赵大的头,处理血迹的难度很大。基本可以肯定有高手在帮助他,由此推测出他是故意杀人。

真相只有一个:张孔就是要让大家发现尸体,进而怀疑自己,从而让别人知道自己要诬陷太子太傅。

这种情况下,不会伤害太子和他太傅的名声。

丁时之所以注意到张孔,是因为他对答如流,或许就是为了引起丁时的注意,张孔才对答如流。因为张孔不能主动自首。

继续审问,张孔果然说自己是主动杀人。不过,张孔说的是自己杀人后,很害怕,联系了幕后人帮助自己,幕后人砍下赵大的头,把赵大尸体扔进河中。并非丁时所想,是高手主动杀死赵大。

丁时下令继续用刑,却见那张孔咬碎的假牙,吞咽下毒药,现场抽搐。没等丁时上前查看,张孔已经七窍流血身亡。

你TM能再假一点吗?招了99%,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由此肯定张孔是太子的人,太子可能会派遣替身或者亲自前往州府调查,抓出诬陷他老师的人。由于他不着急办案,因此他有两种选择,一、派遣替身,自己留在京师。二、亲自到州府,但主要目的不是查案,而是暗中布置兵马,准备增援永安关。

答案:火种站在太子这边的利益最大。

距离太远,对讲机无法使用,丁时到驿站花费了五十两白银,雇佣驿卒把信件送给在永安县的红衣。驿站的优点是肯定能送达,缺点是费钱,费的钱越多,送的越快。五十两是二百里加急,两个半小时后信件送到红衣手上。一百两是四百里加急,五百两是六百里加急。五千两是八百里加急,5分钟之内就能把信件送到红衣手上。

丁时让提刑司的助手处理后续的文书,自己急急赶回童生客栈,却见门口聚集了大量的人。丁时心中暗叫不好,忙挤进人群,表明身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