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进展顺利,陈延雷还吩咐监工头子,将组织闹事的任务,交给最初收买的、本打算冲击澄迈县衙的四十七名盐工;
由他们带头,于今日上午领千余人,从盐场直奔州府讨要说法。
同时,陈延雷还联络了在州府当差的陈表兄,提前一个时辰出城,前往澄迈请援,目的是调走黄巢与崖州州兵。
按陈延雷的设想,黄举天不可能不优先救援王弘业。
只因黄举天得罪过中枢宰相,如今能将他拉出琼州这片穷山恶水的上官,只有王弘业与卢钧。
而王弘业将崖州州兵的指挥权交给黄举天,说明黄举天已经在王、卢两名上官中做出了选择,成了王弘业的党羽。
黄举天为表忠心,紧紧抱住王弘业这尊靠山,理应亲自带上所有人马,前往琼山县救援。
一旦黄举天的大部队离开澄迈,陈延雷将立刻对陈家大翁陈明利害;
待说服祖父“自愿”
配合后,陈延雷将带领陈家十余私兵,冲破黄举天留下的人手看管,于崖州北部登船前去广州。
黄巢也许会事先封锁渡口。
但林家的船队,却不全受官渡限制。
林家欠他一个人情。
陈延雷相信,只要大哥把信送到,林大娘子定会出手相助。
待抵达节度使府,陈延雷计划由陈家大翁当面陈情,向卢钧控诉黄巢上任不足三月,如何弄得当地民不聊生、逼迫盐工聚众冲击州府;
只为将整起事件,书写成“官逼民反”
“不得不反”
“民不敢反”
“民请降罪”
“罪皆在黄”
的戏本。
而被王弘业分走治瘴功劳的卢钧,面对盐场民乱,无论是否还像昔日那般信任黄巢,都必须下令彻查。
届时,黄巢写给他的那封亲笔信,便将成为“官逼民反”
的共谋罪证!
至于指望借治瘴之功升迁的王弘业,更不可能接受中枢的恩赏未到,自己治下就生出叛乱,落得个“功过相抵”
、两手空空的下场。
为确保前程无忧,王弘业最佳选择,便是“功上加功”
——
即由黄巢为盐场生乱负责。
最后,再由陈延雷出面协助王弘业,安抚生事盐工返回盐场作业,便可铲除黄巢,将此事收尾。
经此剧变,陈家必然元气大损;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再得到地方官僚的信任。
但比起被黄巢,弄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已然幸运得多——
是的,陈延雷从未有一刻相信,黄巢那句只动大哥与祖父两人的承诺。
三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