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举手提问的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他穿着深灰色西装,手里的录音笔举得老高:“戴文?李导演,有消息称《地心引力》的太空场景是租用中国空间站拍摄的,这是真的吗?”
话音刚落,台下就传来一阵低笑。
李文东忍不住笑出声,他接过话筒,语气带着调侃:“如果我能租到空间站,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而是在太空拍续集了。”
台下的笑声更响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用的是一个高
7
米、宽
4
米的六面体
led
装置,里面装了
4600
个
led
冷光灯,这些灯能模拟太空里的动态光线
——
比如地球晨昏线的渐变,月球反射的冷光,甚至是星云的色彩流动。演员不用面对绿幕想象场景,因为
led
屏上的画面就是他们‘看到’的太空,这样表演会更真实。”
他招手让特效总监上台,后者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
led
装置的工作画面:刘逸菲被钢丝吊着,周围的
led
屏播放着地球的画面,她的脸上映着蓝色的光晕,眼神里满是对太空的敬畏。
“还有
12
线钢丝系统,”
李文东指着屏幕上的细线,“这是我们和昆仑科技团队一起研发的,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每根钢丝的力度与角度,crystal
在拍摄漂浮镜头时,误差能控制在
3
厘米以内。有次拍翻滚镜头,钢丝系统突然出了点问题,她被吊在半空转了十多圈,下来后吐了半小时,却坚持说‘再拍一次’。”
台下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刘逸菲身上,有记者立刻追问:“crystal,您刚才提到《超体》与《地心引力》的区别,能具体说说吗?为了演好斯通这个宇航员角色,您做了哪些准备?”
刘逸菲接过话筒,指尖轻轻敲了敲话筒杆:“《超体》里的露西是‘进化’,她从普通人变成拥有超能力的存在,动作戏更多,需要我练格斗与跑酷;但斯通是‘生存’,她是个在太空里失去同伴、独自挣扎的宇航员,更需要细腻的情绪表达。为了这个角色,我练了六个月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