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219 > 第524章 港督大人你也不想夫人一直失望吧(第2页)

第524章 港督大人你也不想夫人一直失望吧(第2页)

哪怕是走优惠政策给你低息贷款的话,四十亿贷款的利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呢!

不管是为了港岛金融的稳定,还是为了敲打一下小林天望,让他先安心做好置地集团的各项业务,把【居者有其屋】再积极推进一下便可,不要再搞七搞八,在钢丝上跳舞了。

而林火旺则是早有预料,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但是心中却是一片的清明。

他笑着点点头,然后态度十分诚恳地说道:“港督阁下,沈大班,我完全理解二位的顾虑。

如此巨额的贷款申请,确实显得过于冒进。

但我可以保证,这笔资金并非用于个人投机冒险,而是有着清晰、宏大且对港岛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投资计划。

它的成功,对港岛的经济结构升级和长远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林火旺很清楚,想要说服眼前的这两位港岛的实际掌权人,就必须要真诚一点,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不然的话,话说得再漂亮,也是没有丝毫的说服力的。

资本主义社会不讲交情,讲的是利益,权衡的也是利益。

一切的决定,都是看利益的大小,看付出是否值得。

果然,沈弼一听这话,也来一点兴趣,往前倾了一点,眯着眼睛追问道:“哦?既然不是白银期货?那这四十亿港币,你究竟想用来做什么?小林生,请说得具体些。”

港督麦理浩没有说话,但显然他的目光扫视过来,他不说话就表示不反对,同样也是透露着希望继续听下去的意思。

林火旺迎上了两人的目光,然后也非常果断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道:“汽车工业。我要用这笔贷款,为港岛,也为未来与大陆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产业链!”

“汽车工业?!”

沈弼和麦理浩几乎是同时失声叫了出来,在他们的脸上也是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才刚刚涉足港岛的小林天望,年纪才十八岁,积累也不深,凭借着一些实力加运气,勉强掌控了置地集团,居然现在就想一步登天,去涉足技术含量极高的汽车工业了?

不得不说,在两人的眼中看来,小林天望这是好高骛远,这是已经自信心膨胀到什么样的地步了啊!

汽车工业,私人往往是很难去触碰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的发展,背后都必然是有国家力量的推动,也是整个国家产业链上的配合的。

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不可控和风险了。

并且,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工业国崛起,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等,都已经有了非常完善且强大的汽车工业。

这些汽车工业的专利和技术,直接也就封死了后来者,想要在他们的封锁夹缝当中再吃汽车工业这一碗饭,难度将不是一般得大。

正是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汇丰大班沈弼就率先摇头皱眉,否定了林火旺的提议,很是严肃地说道:

“小林生,你在开玩笑吗?港岛弹丸之地,土地资源昂贵稀缺,工业用地紧张到极点!

哪里找地方建大型汽车厂?这里更没有成体系的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基础!

熟练的产业工人储备几乎是空白!还有,市场在哪里?港岛才多少人?本地市场根本无法支撑一个汽车工业体系的运转!

品牌呢?技术呢?从零开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沈弼之前在英国本土的时候,就接触过汽车工业,所以对这一行是相当的了解。

当他一口气抛出了所有基于港岛现实条件的致命问题后,旁边的的港督麦理浩也是沉着脸,跟着补充道:“小林生,你的想法很……宏大。但脱离实际!港岛的地理条件和产业定位,决定了它更适合发展金融、贸易、航运和轻型加工业。

汽车工业这种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土地密集、劳动力密集的重工业,根本不适合在这里生根!

你这是在拿四十亿港币,不,是在拿港岛的金融稳定,去赌一个海市蜃楼!”

很显然,港督麦理浩的语气带着强烈的不认同和批评,小林天望刚刚说的话,更加确定了他内心的猜测,觉得小林天望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居然连汽车工业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想敢去触碰。

而面对两人基于常理的猛烈抨击,林火旺没有丝毫慌乱。

他等两人说完之后,才从容不迫地开口,逐一反驳:

“二位说的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时代在变,格局也在变。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局限在港岛这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土地、厂房、工人——这些,大陆有!

而且是大量的、优质的、成本相对低廉的资源!

大陆已经局部开放,蛇口工业区就是试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三来一补’的模式,甚至更进一步,直接投资蛇口或者未来其他的开放区域!

将核心的研发、设计、品牌运营、高端制造放在港岛,将需要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制造环节放在大陆。这是双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