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关掉录制界面,屏幕暗下去的瞬间,门外传来脚步声。门被推开一条缝,林悦探进头来,手里拿着一叠打印纸。
“外面已经搭好采访区了。”她走进来说,“记者差不多都到齐了。”
沈逸点头,站起身。他刚才录的那段发言稿已经被系统分析过三次,确认没有漏洞。每一句话都经过推演,不会留下被曲解的空间。
“你把资料发下去了吗?”他问。
“发了。”林悦递上手中的纸,“我按你说的,整理了常见问题和回应方式,每人一份。小舟还特意背了几条,生怕说错话。”
沈逸接过纸页扫了一眼。上面是他昨晚拟定的应答策略:面对挑衅,不否认也不硬扛,用事实转移焦点;提到对手时,强调尊重;说到成绩,归功团队。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想从他们嘴里挖出点“火药味”。职业圈里,制造对立能带来流量。但沈逸清楚,一旦接招,就等于把自己拉进骂战的泥潭。
他们来到基地二楼的开放区。原本是休息室,现在摆上了几排椅子,中间留出问答区域。几名记者坐在前排,摄像机架在两侧,灯光已经打开。
林悦站在角落看了一圈,低声说:“那个穿灰西装的,是《电竞前线》的张记者。上次采访狂龙战队,直接逼得对方摔了话筒。”
沈逸顺着她目光看去。那人正低头翻笔记,神情严肃。
“我知道他。”沈逸说,“专挑敏感话题。”
“那你待会小心点。”
采访准时开始。主持人先让队员们简单说几句感受。星语说得简短,小舟笑了两声,说了句“我们就是来赢的”,引来一阵快门声。
轮到沈逸时,他坐在中央位置,双手放在膝上,语气平稳地讲了几句感谢支持的话。镜头对准他,弹幕在直播页面飞速滚动。
起初的问题都很常规。谁负责战术制定?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训练强度怎么样?
沈逸一一回答,林悦在旁听着,发现他每句话都带着节奏,不急不慢,但信息清晰。
直到中间休息结束,张记者举手提问。
“夜莺选手。”他开口,“有消息说,你们在赛后语音中称呼对手为‘废物战队’,还嘲笑他们打法落后。请问这是真的吗?”
现场安静下来。
林悦立刻看向沈逸。这个问题来得突然,但不在意料之外。
沈逸没马上回答。他微微侧头,像是在回忆什么。实际上,系统正在后台快速分析对方的语调和用词频率。三秒后,提示浮现:**高风险诱导类问题,建议采用敬意转化策略**。
他抬起头,嘴角轻轻扬了一下。
“如果真是废物,”他说,“我们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研究他们的战术。”
记者愣住。
“认真对待每一个对手,才是对胜利最基本的尊重。”沈逸继续说,“我们打满五局,每一局都在调整。要是真觉得他们不行,何必这么费劲?”
台下有人轻笑。
沈逸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其实我还挺感谢他们的。没有他们的表现,我们也逼不出自己的极限。”
这话一出,气氛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