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刚驶出市区,沈逸就打开了终端日志。屏幕上那条三秒的异常信号还在,波形不规则,像是被刻意压缩过。他把数据拖进系统分析区,指尖在键盘上敲了几下。
“天选系统”立刻响应,开始比对协议特征。几秒钟后,结果跳出——该设备使用了跳频加密技术,属于职业战队后勤标配。普通玩家不会碰这种东西。
他靠在座椅上,闭了会眼。昨天的粉丝活动一切正常,安保到位,流程顺畅。可就是有人趁着混乱,在场馆内部架设了临时信号节点。目的只有一个:偷数据。
回到基地已是上午九点。队员们陆续去休息,林悦顺手把签到表交给了后勤组。沈逸没动,直接进了控制室。门关上的瞬间,他启动了反侦察模块,在内网边缘建立了一个伪装入口,命名为“训练资料备份_非密”。
这个入口看起来开放,实则埋了追踪程序。只要有人接入并尝试下载文件,系统就能记录其行为路径和设备指纹。
两小时后,警报轻响。有设备连上了伪装网络,停留了不到十秒,只浏览了目录结构,没下载任何内容。IP经过三次跳转,最终消失在境外中继节点。
沈逸盯着记录看了很久。对方很小心,动作快,不留痕迹。这不是业余选手的作风。
他切换到策略模拟空间,输入已知参数:连接时间、信号强度、跳转逻辑。系统推演了上百次,最终锁定一个高概率区域——场馆三楼空调检修口附近。那里是信号反射的最佳位置,且监控盲区较多。
他调出当天的监控录像,按时间段筛查。十一点零七分,一名身穿维修工服的男人出现在走廊,手里提着工具箱,脸被口罩和帽子遮住大半。他在检修口前停了四十秒,期间低头操作手机。
沈逸放大画面,看清了手机型号。这是“雷霆战斧”战队情报组常用的定制机,内置双SIM卡和信号增强模块。这支队伍最近排名上升很快,打法风格突变,明显在研究新战术。
对手已经开始盯他们了。
下午三点,沈逸召集林悦和其他核心队员开会。会议室门一关,他就把监控截图投到了屏幕上。
“昨天有人混进场,不是粉丝。”他说,“目标是我们的训练数据。”
林悦皱眉:“会不会是误连?”
“不是误连。”沈逸摇头,“设备用了专业协议,还避开了主通道。对方知道怎么躲检测。”
房间里安静下来。有人低声问:“能查到是谁吗?”
“暂时不能直接确认身份。”沈逸说,“但我们得做点什么。”
他打开系统,生成了一份伪造的训练计划文档。标题写着《双线拉扯战术优化版_V3》,内容是早已淘汰的旧流程图,细节看似严谨,实则存在致命漏洞——一旦照此执行,团战节奏会被彻底打乱。
这份文件被放进伪装网络的根目录,并设置为“自动更新”。每次有人访问,都会收到新的“修改版本”,持续误导对方判断。
“他们会以为我们在练这个。”沈逸说,“等他们花时间研究,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
林悦看着屏幕:“万一他们识破呢?”
“那就说明他们有更强的技术支持。”沈逸平静地说,“但目前来看,他们还没到那个级别。”
会议结束,保密措施立即升级。所有队员终端安装了新插件,具备关键词过滤和语音加密功能。任何涉及“战术”“阵型”“技能释放时机”的对话,都会被自动屏蔽转发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