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504章 > 第四百零六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第4页)

第四百零六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第4页)

“疆域辽阔,四夷臣服,百姓安乐,文化繁荣。”

“让后世提起这段历史,只会记得大明终结了‘第二个战国时代’,开启了新的华夏盛世,而非记住那些相互攻伐的割据政权。”

大臣们齐齐躬身:“大王英明。”

“愿为大明统一华夏、开创盛世,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骁望着下方抚胸躬身的群臣,没有抬手让他们平身,只是缓缓转过身,走向殿外。

一步步走出殿宇,站在高高的丹陛之上,抬眼望向天地。

湛蓝的天幕下,流云缓缓舒展,龙城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更远方,是他这一世尚未踏遍的华夏故土。

燕云的山峦、中原的平原、江南的水乡、雪域的高原、东北的黑土地和岭南与滇南的十万大山……

此刻仿佛都在他的凝视中,静静等待着统一的号角。

李骁缓缓抬手,仿佛在触碰日月山河的脉络。

他喉结滚动,低沉的吟诵声在丹陛之上响起:“煌煌日月,昭昭我心;复我华夏,正我衣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

此后的龙城,开国筹备的氛围因这份“政治宣言”愈发浓厚。

官员们忙着修订《大明律》,将“统一华夏”的目标写入律法总则,明确“凡华夏疆域,皆为大明之土;凡华夏子民,皆为大明之民。”

“无论族群,皆平等享有大明律法保护,皆需遵守大明律法。”

然后又明确了华夏初步的疆域,将东起东海,西至里海,南抵天竺,北至极寒冰原在内的这片广袤土地,全部定义为华夏固有领土。

铭记史册,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未来,还会吸纳更多。

……

待群臣散去,殿外的阳光已稍稍西斜,丹陛上的影子也短了几分。

河西商行总掌柜李东昆却没有离开,他捧着一个紫檀木盒,缓步走到李骁面前,躬身行礼:“大王,臣有要事禀报。”

李骁转过身,目光落在李东昆手中的木盒上,语气平静:“是关于阉人的事?”

“大王明鉴。”

李东昆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本册子:“按大王此前吩咐,臣从辽东、中原暗中购置的少年与孩童,已完成训练。”

“这些孩子,或是家中贫困被父母卖掉,或是本身就是女真人的奴隶,还有不少家人死于女真人的手里,与女真人有血海深仇。”

“正因如此,他们对大王、对大明,有着天然的忠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有孩子均由金国当地商行按规矩阉割后,再经咱们的商路秘密运回龙城,前后历时两年,最后只剩下三百人。”

“臣已经让夏国皇宫和辽国皇宫俘虏来的太监,教他们熟悉宫廷礼仪、日常侍奉流程,也知晓了大明的规矩,随时可入宫当差。”

李骁接过册子,缓缓点头,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带着一丝沉凝:“本王并不喜欢太监这种存在,毕竟是残缺之人,违背人伦。”

“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存在,确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他的思绪飘向历史深处,想起了明太祖朱元璋。

那位与他一样出身草莽、开创大明的帝王,早年也极度厌恶阉人,严令禁止华夏男儿自宫,宫中阉人若非元朝遗留,便是俘获的高丽人被阉割。

还立下铁律,“内臣不许干政,违者杀无赦”。

可后来胡蓝之案爆发,文官集团与淮西勋贵变得不再好用,太监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他们无根无家,无法形成独立的政治势力,只能依附皇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