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那些资媒还在想方设法的贬低方星河,可中国的舆论环境早已不再由他们一手遮天了。
比如难度,仍然酸溜溜的写道:“《少你》拿不到金棕榈原本就在预料之中,过于商业化的结构距离艺术本质十分遥远,戛纳是艺术圣殿,能给一个最佳导演已经是吃尽了年龄红利,鼓励他以如此年龄拍出了一部中规中矩的青春片,巴拉巴拉……”
然后马上就被各大边疆省报群起而攻之。
几乎游离在体系之外的疆藏都蹦哒出来吆喝了两声,虽然这几个地方的报纸出了省就一点发行量都没有,但是心意拳拳,义气可嘉。
外人看不到,他们本省人民总看得到。
因此,你方哥在那些穷省的名声越发正面,甚至在舆论层面上引发了一种尖锐的撕裂和对立。
大体上是这样的——
那些没沾光的经济强省原本就是资媒报刊的主要受众地,越是经济发达,越爱看难度系和新浪网易。
而老少边穷地区,资媒的销量很低,年轻人也不怎么上网,信息渠道只有省台省报。
一边是找各种角度疯狂诋毁方星河,一边是只讲好话只报好事,同一时代的国人,对他的印象越发两极分化。
最终形成了以经济发展程度为分界线的对立。
这件事看似不重要,其实让方星河特别惊讶,且感兴趣。
讲句大实话,他不够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一直都没有想好下一部影视剧要拍什么。
可现在,随着穷富对立在他个人身上的凸显,决策逻辑也开始隐隐浮现。
看来,是时候深入基层了……
……
飞机落地首都机场,《少你》剧组受到了热烈追捧。
方哥对于这种热情早都习惯了,面不改色,嫩仙也落落大方十分得体,唯独小蜜,兴奋得像个猴儿。
其实年轻阶段的小蜜一点都不讨人厌,活泼爽朗有梗,于是方星河就把她扔给了媒体,自己跑路了。
杨蜜:啊?这是我能扛住的事儿吗?!
问题不大,嫩仙承担得更多。
戛纳影后一拿,这姑娘声名鹊起,成为当前国内最神秘的“国际影星”。
媒体恨不得把她绑回电视台,按在那儿采访一宿。
但是……采访界泥石流刘一菲女士,根本不带怕的。
“这个问题导演不让说。”
“为什么不让说?”
“可能是怕开发布会的时候你们不来?”
“晕,不可能,我们肯定去的!”
“噢,那正好,你们到时候亲口问导演吧。”
“???”
等到嫩仙也扬长而去,媒体们面面相觑,大感邪门——跟方星河挂上钩的人,是不是都这么奇葩?
但是这也没有影响他们大书特书。
16岁的戛纳影后啊,还有谁?
拍张照片就能交差,编段故事就有人买账,写就得了。
……
《热烈庆贺我校导演系本科生方星河同学斩获戛纳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载誉归来!》
《热烈庆贺我校导演系本科生方星河同学的经典佳作《少年的你》横扫戛纳,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