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趴在办公桌前,手里的钢笔在牛皮笔记本上写着,这地方虽说简陋,倒比三号大棚清静,不冷不热的,被他当成了临时办公室。
他手里捏着一沓账单,正算着四月五月的收支。
上回算总账还是四月初,他手里的资金有204341块人民币,外加246000块外汇券。
这俩月花钱跟流水似的,他一笔笔算着:给四季青公司注资13。23万,买齐白石那幅《墨虾图》花了8。6万外汇券,购买蜀香居的商铺花了3万,还盖新房、买录像机、投罐头厂,再加上日常零碎开销……
林林总总加起来,人民币快花出去20万,外汇券也用了9万多。
眼瞅着天暖和了,从4月21号起,反季节蔬菜价钱就往下掉,连涉外酒店都改用人民币结账,外汇券收入大大降低。
4月蔬菜大棚收入53032块人民币、60400块外汇券;5月份收入下降的更厉害,人民币收入34020块,外汇券就剩7483元。
蜀香居三四月份本是赚了钱,可装空调、安电话花太多,现在还亏着,连那6200块会员预存款都填进去了。
365蔬菜店倒还行,4月纯利润9600块外汇券,5月多了外卖服务,纯利润涨到10530块外汇券。
虽说反季节蔬菜价格有所下降,但365蔬菜店的反季节蔬菜本就属于引流产品,并不赚钱,所以利润影响不大。
另外,365蔬菜店安装电话花费了3750元。
五月份,李哲往外贸公司送了一批罐头,赚了6200块。
李哲扒拉着算盘算了半天,除去开销,手里大概剩90340块人民币、238000块外汇券。
另外,他还欠着信用社112000块贷款。
现金虽然没有增加,但手里多了两家实体公司。
“滴滴……”外头突然传来车喇叭响。
李哲探头一看,大棚周围聚了一群人,连村北的土路都堵死了,自家运菜的卡车回不来,司机正一个劲摁喇叭。
人群里有不少大营村的村民,可更多是生面孔,听口音应该也是附近村子的。
去年李哲种大棚赚钱的事儿,早传出去了,可外村人大多当听个新鲜,半信半疑的。
前些日子,陈镇长让各村帮着宣传李哲种大棚的事迹,加深了村民的信任,一听李哲去年将黄瓜卖到六块钱一斤,很多人都坐不住了,特意赶来打问。
这种热闹场面,快嘴媳妇哪能缺席?她跟几个老娘们占了棵老槐树下的阴凉,搬着小马扎坐着,手里攥着瓜子,嗑得满地都是壳。
人群让开一条路,卡车开到了大棚外,李卫东从车里跳下来,扯着嗓子喊几个工人卸货。
孙强和王二麻子正好在旁边,也凑过来搭把手,俩人一个瘸着腿,一个脸上带麻子,搬东西却不含糊。
几人将车厢里的筐子箱子往大棚里搬,围观的村民都伸着脖子瞅,眼神里满是好奇。
一个马脸汉子凑得最近,扒着筐沿一看,里头全是切好的肉,还有成袋的米、桶装的油,外加几箱酒,他吓得直咋舌:“妈呀!咋买这么些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
快嘴媳妇儿看过去,知道这人是杨马村的王七,卖弄道:“这李家种大棚赚钱了,每个月都给手下的员工发福利。”
王七还是不相信,挠着头嘀咕:“哪有这么大方的老板?怕不是装样子吧?”
没一会儿,工人都往三号大棚走,围观的人更纳闷了。快嘴媳妇儿拽住跑过的虎妞,问道:“妞,你们这是干啥去?慌慌张张的。”
“姑,李哥叫我们过去呢,今儿发工资!”虎妞喜滋滋的,撂下一句话就走了。
工人一个个进了三号大棚,没一会儿又一个个笑着出来,手里都提着东西。
没多久,虎妞提着几斤猪肉、一袋米和一桶油走出来,快嘴媳妇赶紧迎上去,拉着她的胳膊问:“妞,这就是今儿发的福利?”
虎妞点点头:“是啊姑,你拿着,先带回家去。”
快嘴媳妇又问:“那你这月发了多少钱?跟姑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