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入目是茫茫水光,一行人将车停在大桥附近的停车场,动身进了桃子坞。
江岸两侧,水面上拔地而起木楼,形如版画上的吊脚楼,木头撑离水面一定距离才建房子,稍微避开些湿气。
已是深秋,天黑得快,四周的吊脚楼此起彼伏,连成黑黢黢的一片,周围传来呼呼的风声,它们岿然不动,犹如暗地里蛰伏的野兽。
天色太暗,河畔的路不好走,苏元索性调了一艘柴油小船,一行人坐在船头,方便巡视两边的房子。
小船发动,“突突突”的声音惊飞了两侧枝头栖息的飞鸟,偶尔还有住在房子里的人探出头来张望,瞧一眼,又缩回去。
随行的是这一片的居委会主任,五十多岁的大妈,对桃子坞了如指掌:“这一片,大多是没钱人暂住的地方,湿气太重,长年累月住这儿,风湿骨痛都得找上门。”
望着木头房子里渐次亮起灯光,林甘蓝问:“大妈,这些楼里都住了谁,你知道吗?”
大妈摇头:“我哪能知道那么清楚,几个长住人口是知道的,剩余那些多半是暂时住几天。”
顺着大妈的手指望去,桃子坞被分成了两半,住在靠里侧的,也就是桃子尖尖那部分的几家,都是这儿的长住人口。他们的木楼就修得稍微讲究些,距离水面更高,看起来也更结实,门上甚至贴了春联。
而桃子底部,也就是桃子坞进口的那几栋房子,说得好听些,是木楼,其实更像是用木片拼凑而成的棚户,有些地方甚至盖了防水塑料棚,遮挡雨水。
从外表上也可看出差别,木头棚子有些年久失修,有些甚至只用木片卡住门,连个正儿八经的锁都没有。
林甘蓝好奇:“他们不怕被偷吗?”
居委会大妈摆摆手,不以为然:“嗨,会住在这儿的,都是没什么钱的人,稍微有点钱的,肯定不愿意住这种烂地方,能偷啥呢?无非几个破碗,一床破褥子,这些东西,上咱们居委会的救济站就能领了。”
大妈仿佛来了兴致,跟她聊开了:“早几年,咱们这儿经济条件不好,大把的人住在桃子坞,就为了省几个房钱。”
林甘蓝点头,江州的房价还是蛮唬人的。
大妈继续道:“那会儿住的人多,集体要求,还联系了电力公司过来,给桃子坞拉了根电线,不然连电都没得用。”
林甘蓝微微蹙眉,心念一动:“那桃子坞有网吗?”
“这年头,买个无线网卡好了。不过住这儿的,有人上网吗?”大妈表示怀疑。
说话间,小船已经驶过了桃子坞,一点儿线索都没找着。
林甘蓝心里也止不住犯嘀咕,神父一个外国人,会知道桃子坞这种地方吗?连她这个本地人,都不怎么了解!
正思虑着,只听厉晋远下令,调转船头,按照来时的路再驶回去。
厉晋远站得高,看得远:“船上的灯全打开,照射大灯往江岸两侧打,大家都提起精神,看仔细点!”
顾念天色太晚,他们特意准备了井下挖矿使用的矿灯,光亮很足,照射距离也够远。
林甘蓝坐在船头,伸手入水,江水冰凉刺骨。
正准备收回手,她忽然愣住了。
不远处,孤零零飘着一张糖纸,绘了漫天星辰。
是“蓝色星球”的棒棒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