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东京,同样也有一场胜利游行,孩子与女人、老人们走上街头,年轻的学生冲在最前面,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他们为军队的胜利而高兴,为父辈们的努力感到骄傲。
至于牺牲的支那人?
那是什么?
那里的人们是落后、愚蠢、野蛮的代名词,而那里的官员腐败、软弱、混乱!
可如果你翻开明治维新之前的教科书,就会看到另一副嘴脸。
镰仓时代的传统启蒙教科书《童子教》被视为“道德教科书之王”,一直沿用到明治初年。
书中记载了许多华夏古代刻苦学习和尽孝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引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和“孙康积雪夜读”等,以此教育后代儿童要勤奋学习和孝敬父母。
在那一时期,“慕华”和“尊儒”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处于主流位置。
很明显,这些畜生没好好读书。
如今的少年们,高举着【得胜中原】【祝皇军大捷】等字样的旗帜,挥舞着膏药旗,喊着“板载”的口号带领老人与妇女们前行。
战争到底是什么?
他们并不清楚。
战争会带来什么?
他们也不清楚。
他们只知道,书里那些卑劣、野蛮、愚昧的支那人死了。
他们跳跃着,高呼着,欢笑着,直到等来一纸红色的征兵信。
南下的策略已经定下,陆军本部根据目前的动员情况,准备再次扩大征募的年龄。
原先的18-25岁适役年龄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战争的需求,内阁已经下令,要求40岁以上、45岁以下的结束现役的男子再次服兵役。
也就是那些参与过918事变的老兵们,现在要重新换上军装,走出工厂,拿起他们的武器,回到他们曾经侵略过的土地上。
不仅仅如此,就连18岁的年龄也无法保障。
男子一旦达到17岁,也会强制性进行体检之后快速纳入征兵范围,送到新兵训练营,接受“爱的棍棒”训练。
陆军计划到年底,完成51个师团又58个混成旅团共计210万现役,加上金陵的伪军,总人数直逼400万!
这样不仅仅可以应对支那战场的不稳定因素,还有足够的兵力南下。
如果不是狭小的国土与落后的工业,日寇很可能也会组织起像德意志那样的1000万大军。
一场大战,双方都在庆祝胜利。
无论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都对远东的战争感到不可思议。
以至于他们也弄不清楚,到底是谁赢下了战争。
倒是夫人准备访美游说的事情,得到了华盛顿的欢迎,他们也迫切的需要计算,到底该如何介入远东局势才能达到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此时此刻
唯有沈复兴在济源看着低头站在自己面前,默不作声的戴安澜与岳中林。
“死了?”
沈复兴只感觉有些好笑,一旁的李宗仁嘴角抽了抽,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沈复兴要修改战报,隐瞒活捉樱井省三的事实了。
实在是。太过谨慎!
用王参谋的话来说,那就是“沈公自有决断”。
如今看起来,他沈复兴是对这些骄兵悍将了解甚深啊。
岳中林面色难堪,但他也不敢隐瞒:“确实是死了,此獠被俘之后言语龌龊,手下人一时气愤不过。”
“一时气愤不过?”沈复兴点起一支烟:“谁干的?”
岳中林以为沈复兴要处置犯事的弟兄,竟然硬是咬着牙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