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回曾听阿姒说,她那位假爹要把她送给晏氏长公子或者城主,但她并未说过为何郑五会笃定晏长公子会对她有意,他只当阿姒容貌出众之故,如今才知原来她和晏书珩有前缘。
少年有转瞬恍惚:“是偶然。”
晏书珩:“如何偶然?”
江回淡道:“当初我因刺杀负伤躲入一处陋巷,是她救了我,后来她得知郑五要将她献给权贵,便和我一道出逃。”
晏书珩沉吟不语。
阿姒从未提过失忆的事,因此他猜阿姒是出于戒心刻意不提,眼下听江回所言,他更确信她瞒了江回。
看来她的戒心不止对他才有。
晏书珩笑容愈发和煦。
他把玩着玉簪:“关于内子,我还有一个疑问,那郑姓郎中失踪且过后家中失火,可与你有关?”
“内子”这个称呼让江回眉头下意识轻皱,稍顿才道:“火是她放的。”
晏书珩颇意外,但又不意外。
他示意江回继续。
江回眼皮也不抬:“她得知郑五报了官后,担心被找到,又顾及郑五对她有救命之恩,便只让我将人绑至一破庙再点燃郑五家中吸引官兵,以趁乱逃出。”
“竟是如此。”晏书珩笑了。
在那之前,他只在见过阿姒一次。
是在历城城主府那次。
察觉到他的打量,女郎怔在原地,继而怯生生地回望他,像只受了惊挪不动脚的兔子,懵懂而胆怯。
过去的她虽也胆小,但并不怯懦,不然又怎会有胆子去招惹他?
十七岁的她面容似盛放的初日芙蓉,较之十五岁时的含苞待放大有不同,衣着打扮亦是变了,又因早已得知她的“死讯”,晏书珩一时无法确认那是否是故人,只是想到两年前那位女郎,不由笑了。
她被这一笑吓得睁大了眼,惶惑不安地低下头,逃一般离去。
但晏书珩的第一反应是警惕,直觉告诉他,这女郎出现在他眼前并非巧合,欲派人打听其底细,他们的人正好查到了刺客的踪迹,她的事便先搁置。
谁料,两件事巧妙地有了关联。
他当即唤人寻来郑五问话却得知郑五已失踪,便习惯性地往复杂处想,认为郑五是这一连串巧合之中关键的一枚棋,便将重心转移到搜寻郑五下落一事上。
本以为郑五是自行藏匿起来,谁能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竟是阿姒做的。
想必在园中与他对视时,她怯生生的模样也是装出来迷惑他的。
说不定烧了郑五住处也不止是为了惹来官兵注意,更是因为她记仇。
晏书珩再次笑了。
他摇了摇头,像长辈纵容自家孩子般,宠溺地自语:“当真是小狐狸。”
江回恍若未闻:“你还有别的要问?”
晏书珩收回思绪。
阿姒和江回虽是偶遇,但不代表背后没有旁人在刻意促使,如今也只能从那名郎中身上入手去查。
他问:“那郎中今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