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即使是邮电这样的大户,当前从国外采购的价格,大约是这样的:
日美韩的1MDRAM芯片,价格为1。7美元片。
台产的是1。6美元片。
然而,这只是采购的合同价,加上运输和关税等费用,通常芯片到手后,成本要翻翻,价格会在3美元片以上。
一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由于采购量极少,单片芯片的价格甚至可能高达10美元以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台上,随着李建昆从礼宾小姐姐手上接过麦克风后。
全场也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包括华电的工作人员们。
现在已知道龙腾Ⅰ出厂价的人,或许不足一手之数。
都是他们要喊“总”的人。
唰!
李建昆用另一只手,掀开礼宾小姐姐捧着的托盘上的红绸布。
里面是堆叠成金字塔的十块龙腾Ⅰ芯片。
台下,不少人够长脖子打量。
其实吧,单从外观上看,龙腾Ⅰ和他们之前采购的芯片,并无区别。
不过,对于见惯了后世DDR系列内存条的李建昆而言,区别还是挺大的。
八十年代这种内存条,通体为黑色,带脚针,说是条,更像片。
工艺要寒酸许多。
性能和DDR系列内存条没法比。
当然,价格也便宜许多。
外行人或许不知道,DRAM芯片都是以微缩制程的方式,来提高存储密度。
每一次制程的更新换代,都需要大量投入。
到前世二O一O年代以后,当DRAM制程工艺进入20nm之后,制造遭遇瓶颈,主要再这样造下去,成本过高,性能还没多大提升。
于是,厂商们开始另辟蹊径,研究起“Z”方向的扩展能力。
也就是,所谓的3D封装技术。
说白了,不再在二维方向捯饬,摞起来搞。
因此,诞生出了性能跨越式提升的DDR系列内存条。
当然了,价格也是跨越式提升。
后世一片DDR5内存条,零售价三五百,那都叫便宜。
李建昆捻起一块龙腾Ⅰ,拿在手上,一边呈给台下众人看的同时,一边说道:“这小小一片芯片,来得并不容易……”
他说这番话,并不是想做什么铺垫。
只是想借此机会,对那些在背后为龙腾Ⅰ的诞生,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