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指着塑料盆里的大虾,用英语问道:“Howmuchisthis?”
服务员低头看了眼大虾旁边的标签,连忙回答:“fiveyuan。”
“Iwanttwo。”李哲说道。
服务员麻利地拿起秤,称了两斤大虾递给李哲,又报了价:“Sir,tenyuan。”
李哲付了钱,接过大虾,和王婷一起走出了朝外蔬菜店。
坐进伏尔加轿车里,王婷柳眉微蹙,担忧地说:“这家店的商品种类跟咱们365蔬菜店差不多,价格却便宜这么多,会不会影响咱们店的生意啊?”
“影响肯定有,但问题不大。”李哲瞥了眼窗外“朝外蔬菜店”的牌匾,发动汽车,“咱们回365蔬菜店看看。”
轿车沿着街道绕了一圈,很快开到了外交公寓东门附近的365蔬菜店。
车子刚停稳,孙涛就快步从店里迎了出来。
他脸上带着几分焦躁,强挤出一抹笑容:“李哥,您可算来了!我这几天一直担心廊方的暴雨,大棚没受影响吧?”
“没事,早就处理好了。”李哲一边往店里走,一边问道,“最近店里生意怎么样?”
孙涛叹了口气,领着李哲走进店里,从柜台后面拿出一个厚厚的账本,递了过去:“李哥,您看看就知道了。朝外蔬菜店三天前开业,咱们店的营业额直接降了三分之一,进店的客人少了一多半,现在全靠送货上门业务撑着。
我就怕再过几天,他们也开展送货上门,到时候咱们的营业额还得往下掉。”
李哲翻开账本,上面一笔笔记录着每日的营收,最近三天的数字确实肉眼可见地下降。
他合上账本,抬头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孙涛有些愤愤不平,“这朝内菜市场也太不讲道理了!京城这么大,外国人扎堆的地也不少,他们去哪开店不行,非要选在咱们旁边,这不就是明着抢生意吗?”
这种竞争场景,李哲在后世见得多了——哪个大型小区周边没有三五家便利店、蔬菜店?有竞争本就是常态。
他将账本放到柜台上,平静地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抱怨没用,得想办法解决。”
孙涛脸上露出愁容:“我派人去朝外蔬菜店打探过,他们的商品种类跟咱们学,价格还比咱们低。
我让人在他们店门口盯了两天,不少常来咱们店的老客户都去他们那买东西了。
我觉得……咱们是不是也该下调商品价格?”他说着,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李哲,生怕对方不高兴。
李哲沉思了片刻,叮嘱道:“价格可以适当下调,但不能跟他们打价格战。一旦陷入价格内卷,就算赢了,利润也会大幅缩水,得不偿失。”
孙涛连忙追问:“那价格该怎么调整?总不能看着客人都跑走吧?”
其实李哲对降价并不抗拒,365蔬菜店的利润高得有些“吓人”,仅5月份的纯利润就超过1万外汇券。
这种暴利本就不正常,他开店时也没料到会有这么高的利润,心里一直有些不踏实。
他曾听过一句话:真正的生意人,只赚有限的利润,暴利走不长远。
在他看来,正常的经营路径应该是搭建产业链、降低成本,然后开更多分店——分店多了,总利润自然会涨。
只是这个年代和后世不同,做生意要挂靠国营单位,开分店前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所以他的计划是先把365蔬菜店做成“样板店”,等时机成熟再扩张。
而且,遇到竞争对手这件事,其实在他的意料之中;从某种角度看,这甚至是件好事——说明市场化的进程在加速。
第279章朝外蔬菜店
李哲收回思绪,对孙涛说:“店里商品种类多,具体哪些该调价、调多少,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回头咱们再仔细研究。我先跟你说说咱们以后的经营方向。”